第二单元作业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时,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5 秋天的怀念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选择你觉得比较陌生或难写的字词,用楷体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并在田字格上方标注拼音(不限字数)。 意图:培养学生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能力,检测学生汉字、拼音的掌握情况。 来源:新编 2.本文写了作者三次看菊花的事,请仿照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 相关语句 “我”的态度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① ② 第三次 ③ ④ (参考答案:①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②什么时候?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④要好好儿活……) 意图:梳理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来源:改编 3. (1)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了三次“看花”的事? (参考答案:“看花”是母爱的体现。母亲央求“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反复写“看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且母亲生前爱花,秋菊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也正如母亲一般。) 意图:分析文本,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来源:改编 (2)请用以下句式来回答,你认为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句式: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她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一位活得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的母亲,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 意图:依照句式,联系文本,概括母亲形象特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来源:教材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参考答案:题目的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意图:分析题目含义,帮助学生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中,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题目来源:教材 2.文章第六段,“母亲”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未能说完,请你大胆猜想,以第一人称补充省略的语言。 (参考答案:孩子们啊,妈妈怕是不能陪你了,你们好好儿活……)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达的能力。 来源:新编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是否想起了某位亲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护,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明信片上,大胆地说出来吧。 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写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来源:新编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5 秋天的怀念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诀”和“决”读音相同,偏旁不同,意思也不同。请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诀 决 ( )别 ( )断 ( )定 ( )窍 (参考答案:诀别,决断,决定,诀窍) 意图:通过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来源:新编 2.七年级某班近期将举行课文朗诵大赛,请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选择喜欢的段落,制定一份朗读脚本。 小贴士:朗读脚本,是用一些符号和文字对朗读时的内心状态和声音处理方式做出提示。可标出重音(用着重号“•”)、停连(停顿用“∨”,连接用“∧”)和语气符号(语调上扬用“↗”,语调下降用“↘”,语调延长用“→”。) (示例: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朗读脚本:通过语气的上扬表达情绪的激动,语气的下降表示无奈、心酸与安慰,上扬与下降的交替构成了句子的张力和节奏。) 意图:通过标注重音、停连、语气符号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撰写朗读脚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来源:新编 3. (1)划线句子是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看着我的动静。 (参考答案: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意图:通过改写病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来源:新编 (2)下列诗句中,与母爱有关的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答案:C) 意图:通过联想相关诗句,提升学生拓展迁移能力。 来源:新编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好好儿活”这既是母亲的愿望,也是作者活下去的目标,要活出精彩,活出滋味,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新编 2.课文平静的叙述话语中,充满着感人的细节,请你摘抄出一处最令你感动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意图:通过摘抄,提升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提升表达能力。 来源:材料 3.课后阅读散文《我与地坛》,进一步了解作者史铁生独特的生活经历,然后写一段话,说说你在他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精神力量。(100以内) (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意图:通过阅读课外相关文章,引导学生汲取人物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来源:新编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7 散文诗二首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这首诗适合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请运用所学符号,进行标注。 意图: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来源:新编 2.请你回忆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说说这首诗与其他几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示例:《秋天的怀念》深沉;《散步》轻松;《金色花》活泼。) 意图:在理解诗歌主旨、理清诗歌脉络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来源:新编 3.“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抓住这两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示例:“暗暗”“匿笑”说明“我”是个天真、调皮的孩子,“悄悄”“看着”说明“我”是个懂事、爱母亲的孩子。) 意图:抓关键词赏析句子,提升鉴赏品味。 来源:《同步解析与测评》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我”为什么是金色花而不是其他事物,请运用搜索引擎查阅金色花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金色花,美丽的圣树,是印度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孩子对母亲的纯真的依恋,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圣洁。) 意图:培养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来源:新编 2.根据诗中的三个场景,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和联想设计妈妈与孩子的对话。 (提示:围绕主题展开,可加入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 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来源:新编 3.请阅读泰戈尔的诗歌《告别》,说说儿童化的视角在写作的时候有什么好处? (示例:儿童化视角是通过孩子来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揭示成人所难以体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由于孩子往往是天真的,所以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也更真实,情感的表达也更真挚。) 意图:拓展阅读,提升鉴赏品味。 来源:新编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7 散文诗二首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荷叶·母亲》这首诗里三看红莲,有四种情绪,请你分别写出来。 (示例:三看: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九年前“我”和祖父在故乡园里赏莲——半夜里凋谢的白莲,被大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被大荷叶倾侧覆盖的红莲。 四种情绪: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地受了感动) 意图:阅读诗歌,梳理诗歌内容,体味情感。 来源:新编 2.请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示例:勇敢、慈怜的母亲形象,风雨来时甘愿用身躯保护孩子的形象。) 意图:整体感知,了解“母亲”形象,提升学生概括信息能力。 来源:《同步解析与测评》 3. 请任选两个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提示:主题内容、情感基调、艺术手法、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 意图:通过比较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来源:新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冰心和泰戈尔的诗歌有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请你结合诗歌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母爱这个主题,不同的是《金色花》从一个儿童的角度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运用比喻的手法,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意图:通过整合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来源:新编 2.对比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母爱”主题的散文,请你初步探究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 (示例: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它更具诗意化的语言,更具哲理和浓烈的情感。)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来源:新编 3.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任选一种事物来表达“母爱”这一主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抒发独特感受的能力。 来源:新编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6 散步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夯实字词。 (1)请用正楷准确书写下列易错字。 qí jué shà lín lín 分 取 一 波光 (参考答案:分歧 取决 一霎 波光粼粼) (2) 词语运用。 知识锦囊: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语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熬”在字典中的义项有:A.久煮。B.忍受,耐苦支撑。请选择“熬”在下列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这碗药,他蹲在厨房熬了一夜。( ) (参考答案:B A) 意图:培养学生使用硬笔准确书写正楷字的能力,掌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来源:新编 2.朗读。 (1)选择《散步》的感情基调( ) A.激昂奋进 B.忧伤低沉 C.愉悦舒缓 (参考答案:C.这篇文章表现的是和美温馨的亲情,应该用愉悦舒缓的语调来朗读。) (2)朗读人物对话,要注意不同人物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