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渡长江模型分析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抢渡长江模型 摘要 对于抢渡长江模型的建立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选择最佳路径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本文从所给的实际问题,加上我们根据问题做出的合理假设,以及各个选手成功的特有条件。根据微分学以及一些物理知识,最优化条件,针对各个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很好的解决了个问题。通过Mathemtica程序对模型分别进行了求解,得出了游泳者的最佳游泳速度大小与方向。在水流1.89m/s时,根据问题1的模型而解方程组算出了成绩为14分8秒的选手的游泳速度的大小为1.54155m/s,角度为117.4559。在人的速度为恒速1.5s时,其时间为910.465秒,角度为121.8。对于第二问,游泳者的游泳方向为垂直岸边,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我们根据所建立问题2的模型解方程得出了要到达的临界条件为游泳者速度2.1924m/s。根据此模型通过对距离和度的比较,很好的解释了1934年与2002年到达终点比率的差别问题,也计算出了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条件。第三问根据拉格朗日最值定理求驻点,并利用Mathemtica画出了游泳者大致的游泳途径图形而得到最优路线为折线,并估计其成绩为904.021秒。问题四,充分利用变分法结合拉格朗日乘子法及泛函知识解决极值、以及化条件极值为无条件极值问题,引用了哈密尔顿函数,利用Mathematica假定当游泳者的速度为1.5米/秒时计算出了时间T=892.478秒,并绘制出了游泳者最佳路线图。 最后在模型推广中,对游泳者到达终点的条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成功到达者的比率。我们认为,本文所建立模型很好的解决了抢渡长江的问题。 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建立了一模型,提高了成功者到达的比率,找到了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条件。还充分利用了变份法,找到了一种能解决普遍问题的方法,推广了其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1934年9月9日,武汉警备旅官兵与体育界人士联手,在武汉第一次举办横渡长江游泳竞赛活动,起点为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约5000米。有44人参加横渡,40人达到终点。 2002年5月1日,抢渡的起点设在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阳南岸咀,江面宽约1160米。据报载,当日的平均水温16.8℃, 江水的平均流速为1.89米/秒。参赛的国内外选手共186人(其中专业人员将近一半),仅34人到达终点,第一名的成绩为14分8秒。除了气象条件外,大部分选手由于路线选择错误,被滚滚的江水冲到下游,而未能准确到达终点。 假设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1160 米, 从武昌汉阳门的正对岸到汉阳南岸咀的距离为 1000米,见示意图。 1160m 1000m 长江水流方向 终点: 汉阳南岸咀 起点: 武昌汉阳门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上述情况, 来解决以下问题: 1. 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点的流速均为 1.89 米/秒。试说明2002年第一名是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的,求她游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根据游泳者自己的速度选择游泳方向,试为一个速度能保持在1.5米/秒的人选择游泳方向,并估计他的成绩。 2. 在(1)的假设下,如果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游, 他(她)们能否到达终点?根据你们的数学模型说明为什么 1934年 和2002年能游到终点的人数的百分比有如此大的差别;给出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条件。 3. 若流速沿离岸边距离的分布为 (设从武昌汉阳门垂直向上为 y轴正向) : 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米/秒)仍全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 4. 若流速沿离岸边距离为连续分布, 例如 或你们认为合适的连续分布,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5. 给有意参加竞渡的游泳爱好者写一份竞渡策略的短文。 6. 所建立的模型还可能有什么其他的应用? 二.问题假设 1.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2.除水流之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3.竞渡过程中游泳者全程的速度大小恒定。 4.将游泳者看着一个质点。 5.设竞渡区内无阻碍游者前进的阻碍物。 6.水流速度的方向一定。 三.符号说明 ------- 人游泳的速度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分速度 ------- 人游泳的速度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分速度 ------- 人游泳的速度和水流的合速度 ------- 水流速度 t ------- 时间 ------- 游泳者的游泳方向与平行水流方向的夹角 ----- -- 游泳者游泳速度 ------- 合速度与平行水流方向的夹角 ------- OA连线与平行水流方向的夹角 T ------- 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总时间 S ----- -- 游泳者在时间t内的总路程 四.问题分析 首先,以武昌汉阳门码头为原点O,河正岸为x轴,河下游方向为x轴正向,垂直x轴方向为y轴,指向河对岸方向为y轴正向。终点汉阳南岸咀为点A,其坐标为(1000,1160)。如图1: 图1 建立坐标系 1. 对问题1中 都在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点的流速的大小和方向都恒定的条件之下。 那么,可以根据物理学知识可以得出:游泳者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的合速度大小和方向为一定值,即是说游泳者的运动路线是一直线,由此可以确定出2002年第一名的游泳路线。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把游泳者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分别分解到x轴、y轴上分速度分别为 、。分解如图2: 图2 游泳者速度的分解 由图2及相关物理知识可得: = 得出合速度、水流速度从而可以求得游泳者的游泳速度及其方向。知其速度与选择方向后也可以得出游泳者成绩。有了水流速度和游泳者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就是知其二可求其一。解决问题。 2.对于问题2 所求问题就是要求出能够到达终点的条件,我们规定游泳者先到达对岸的终点A的上游的某一点,再从该点沿岸游到A点。这就需要其运动轨迹在OA连线的上游,也就合速度与x轴的夹角要大于等于。 游泳者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的合成 如图3: 图3 分速度的合成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3.对于问题3 我们在解题时,以时间最短为最优,因水流速度是分段常数函数,故我们把渡长江根据水流速度的变化划分为三段,求其每段所用时间之和的最小值,就可得出全程最短时间。 4.对于问题4 设游泳者的游泳方向与x轴的夹角是时间t的连续变化函数。因假设3游泳者的速度恒定,而水流速度是一连续变化的,要使其能够顺利到达终点A,那么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就需要以改变方向来改变合速度,即改变游泳方向与x轴的夹角,而使其按照理想的路线前进,准确到达终点。 设时间是角度的连续函数,我们的目的是求出所用时间最短。不妨把时间转化为x 轴和y 轴上的关系式,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化条件极值问题,引入乘子函数构造泛函,写出哈密尔顿函数,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定积分问题,那么问题就只要求出之间的表达式即可,我们可以利用极值条件、微分知识和Mathematic程序编写出相关的程序,计算出所用最短时间,从而可以得出游泳者的最佳路线途径和角度的变化图。但由于本问题中无法求出具体的值,因而我们采用了数值解法,并利用泛函,得出了近似值。 五.模型建立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问题1,2中游泳者的速度的方向是一定的,而在问题3,4中游泳者的速度的方向是要变化的,而问题3的流速是常数分段函数,每个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给每个问题分别建立模型: 1.对问题1是求游泳者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模型为: 2.对问题2的模型: 3,对问题3进行分段求其时间,再求其和,时间最短,成绩最优,其最优模型为: Min s.t 4.对问题4的模型: 由于水流速度是连续变化的函数,故在x轴上,y轴上的分速度是连续变化的,合速度也是连续变化的,并由物理知识,由此可以根据分析连续函数所满足的微分条件得出x,y及路程s对时间t的微分方程如下: - 由(1)/(2)得出y对x的导数: 用微分知识可以得到路程s对x的微分: 再由(3)、(4)可以得到: 由此得出上用的总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于是,得出模型: s.t 六.模型求解 1.问题1 求解: 首先求出以知角,由题可知: , 解得: 根据问题1 的模型和已知条件可以得出微分方程组 得出: 解方程组得: 显然,第(6)组解应该舍去,取第(5)组解。由此得出游泳者的速度为1.54155m/s,方向为游泳者与水平方向成117.4559。行走路线如图4: 图4 游泳者的行走路线 在问题1中第二问中需要给游泳者选择游泳路线,游泳者速度保持为1.5m/s,而方向也保持不变,是沿着直线方向前进的,问题转化为求时间t和夹角,将已知条件带入模型可得出方程组: 解得: 显然,游泳者要选择时间短的,故第二组解舍去 解得此模型的解游泳者的最佳成绩为910.46秒。而方向为游泳者的游泳方向与水平方向成121.8。 2.问题2求解: 由于水流速度一定,方向水平,而游泳者运动的方向是与岸边垂直的,则只要游泳者速度一定那合速度的方向大小也就一定了,由于要考虑的是选手在垂直方向时能否到达终点。要使其到达终点只要选手到达那终点的上游则一定可以到达终点,所以我们就只需要先考虑临界情况时选手的临界速度,临界条件就是当合速度的方向为起始点指向终点,因此解模型方程: 其中 求得: 根据实际情况,人在水中的运动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达到2.1924m/s的,所以对于此游泳者关于垂直的条件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达到终点的。 关于1934年和2002年选手到达终点百分比的差别,我们根据我们建立的方程 将方程变形为以为目标的表达式 因为V(y)为已知, 化简得: 则 就只与有关 由于1934年全程为5000米,河宽1160米, 则 解得 解得的1934年情况下的临界速度为0.447522m/s比较小,而2002年时的临界速度为2.1924m/s。前者远小于后者,因此在1934年时选手的选择余地较大,其范围 对于选手游泳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主要影响因素有速度与运动方向,其运动的选择范围我们已明确指出,方向,因得到 所以关于角度的选择余地也较2002年的大所以百分比才有这样大的差距。 对于要游泳者能够到达终点的条件,前面已经将选手的临界条件已经求出拒前面分析只要选手的速度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就可以 即2002年选手的选择范围为 3.问题3求解: 由于水流速度是一常数分段函数,因此,我们将渡江方案分成三段再逐段完成,在每一段中水流速度为一常数,就满足问题1模型,即是说在一段内是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轨迹是一直线。又所列出的模型是求时间最短,即为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再根据拉格朗日定理可以得出与渡江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计算时间t的最小值的算法: STEP1:对函数的每一个变量求偏导数; STEP2:求出函数的驻点; STEP3:将带入计算出最短时间t。 经编程计算得到每一段游泳速度与x轴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