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阅卷人-、积 累 运 用(2 4分)供 7 题;共 2 4分)得分1.(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氐项的一项是()A.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副,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领(liii)里流气的。B.反动派掰球序呵,卑鄙不骷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帙(heng)下去的!C.最使我偌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 理(m ai)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D.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柳银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期(Zhuo)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承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 字形有误,不修边副不修边幅B 正确。C 字形有误,仿彷D 字音有误,拙(zhuo)劣轴(zhuo)劣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2 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无硬的一项是()A.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保尔柯察金,特别喜欢读 牛虻 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B.我梦见了那条熟悉的大街,像我当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嬉闹,他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好看C.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D.“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的结合,会让以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情变得简单。”史广顺说:“这将催生更多创新运用及业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 B C.正确;D.有误,在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的中间交代说话者,“说”的后面应使用逗号,所以“史广顺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3.(2 分)下面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A.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B.通过深阅读,我们能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C.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D.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语序不当。错在“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应改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B.语序不当。错在“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应改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C无误;D.成分残缺。删除“通过”。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4.(2 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碘的一项是()A.上海电影节期间,中外大片缉号不绝,影院前购票的人排起了长队。B.人民日报曾警告还在饿褓中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C.这伙人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强搦撞射,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D.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回停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断。所以与用错对象;B.襁褓:襁褓在古代泛指1 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使用正确。C.招摇撞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欺诈蒙骗。使用正确。D.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使用正确。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词语。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5.(2 分)下列表述也硬的一项是()A.礼记,战国至秦汉时期道家学说的汇编,相传是西汉年间的经学家戴圣编纂的。B.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常常重复咏唱,有节奏和韵律感。C.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吃粽子、踏青赏花、赛龙舟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清明扫墓是为了祭奠祖先,元旦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D.古代用地名称人,如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如杜甫又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 有误,礼记是儒家学说的汇编,道家有误。B 正确C 有误,踏青赏花是清明的习俗,不是端午。D 有误,杜甫又称杜工部,不是杜少府。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6.(6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1分)侑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柳 宗 元 小石潭记)(3)(1分)可怜身上衣正单,。(白 居 易 卖炭翁)(4)(1分),寂寞沙洲冷。(苏 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1分)北冥有鱼一文中,用两个夸大的数字展现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6)(1分)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答案】(1)关关雎鸠(2)往来翕忽(3)心忧炭贱愿天寒(4)拣尽寒枝不肯栖(5)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和相关的理解性提示默写,注意雎鸠、翕忽、炭贱、拣、拎、涯的书写。故答案为:关关雎鸠 往来翕忽 心忧炭贱愿天寒 拣尽寒枝不肯栖口水击三千里 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这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默写时要书写准确,理解到位。错字、漏字、添字均要扣分。7.(8分)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请完成下面任务。(1)(2.5分)【任务一】拟写题目 撰写讲稿根据“勤思乐学”主题,拟写一个演讲题目。题目:(2)(2.5 分)根据拟定的演讲题目,写一段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使内容具体丰富,更具说服力。(字数6 0 字左右)(3)(3 分)【任务二】有效控场 进行演讲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你会采纳哪些同学的建议?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情绪紧张:(选两项)表达生硬:(选两项)同学A: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同学B: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同学C: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同学D: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等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答案】(1)示例一:勤思点亮青春;示例二:乐学助力成长(2)“勤思点亮青春”示例:当我遇事迷茫时,我会积极思考,寻找出路;当我学习受挫、成绩落后时,我会冷静反思,选择对策。思考让我成长,青春因思考而闪光。(3)A;D;B;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演讲题目的拟写。更加“勤思乐学”主题。结合“思”和“学”的关系来拟写即可。比如“学思结合”“勤学乐思”等。(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学思结合”为题进行演讲,写一段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可以讲一讲学习时是怎样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语言流畅通顺即可。(3)本题考查演讲的技巧。情绪紧张,属于心情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放松,可以选择。表达生硬,是属于语言表达上的或者是身体的僵硬,可以选择。【点评】(1)本题考查演讲题目的拟写。拟写标题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尽量简练。(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演讲稿的材料需要围绕主题选择,不能脱离演讲主题。(3)本题考查演讲的技巧。分析题干中给出的相应的解决建议,哪些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题干提及的两种演讲问题,一一对应即可。阅卷人二、阅 读 理 解(51分)(共13题;共51分)得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我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2.5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9.(2.5分)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案】8.D9.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等词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 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8.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不是叙述。故答案为:D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 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去口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卷”“飞”“渡”“洒”“挂胃”“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据此提炼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 自 礼记二则)【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 自 颜氏家训)【注】华(h u a):花。登:进用,这里指摘取。10.(3.5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11.(3.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曰:教学相长也B.弗食,不知其旨也C.但能说之也D.行道以利世也温 故 而 知 新(论语)拿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不得志,独 行 其 道(富贵不能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