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续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数。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号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镰,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砚的一 项 是(ABCD缴行甚远恐前后受其故屠搴起乃悟前狼假事)缀:连接、紧跟敌:敌人暴:突然寐:睡觉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一不坐于前A.狼不敢即 B.一狼跟其中C.意将续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即其股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氐现的一项是()A.第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参考答案】9.B 10.C 11.D(2021天津)有范延贵者为殿直巴 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为守,国问日:“天使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日:“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皆完葺,田莱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邮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节 选 自 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殿直:皇帝的侍从官。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天使:皇帝的使者。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驿 传(z h u d n):驿站。田莱:荒芜不耕之田。鄢(c h d n)肆:店铺。发运使:与 后 面 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1 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囚问曰(2)用更鼓分明1 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1 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 延 贵“同荐于朝”。【参考答案】1 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 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1 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参考译文】有个叫范延贵的人担任皇帝的侍从官,押兵经过金陵。张咏担任当地太守,于是问到:“使者沿路过来,曾见到好的官员吗?”范延贵说:“昨天路过袁州萍乡,县令张希颜,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忠定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延贵说:“自从进入萍乡县境,驿站桥道都修葺过,正在耕种及休耕的田地都得到开垦,野外没有懒惰的农民。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夜晚住在邮馆内,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因此知道他一定擅长处理政务。”忠定大笑着说:“希颜本来就很好,使者您也是一位好官员。”忠定当天将两人一同举荐给朝廷。希颜后来担任发运使,延贵也做到了阁门祗候的职位,都被称作能干的官吏。(2 0 2 1天津)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日:“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 选 自 说苑)【注释】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衽(r G n):衣襟。负贩:背货贩卖。明:证明。说(s h u t):劝说,说服。不肖:不贤。1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尝:(2)鲍子不以我为怯 怯:1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5 .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3分)【参考答案】1 3 .(1)曾经(2)胆小,畏缩1 4 .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1 5 .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管 仲 说“知我者鲍子也”。【参考译文】鲍叔牙去世后,管仲举起衣襟痛哭,眼泪像雨水般地下来。跟随他的人说:“他并不是你的父或子,你哭的这样伤心,是否也有原因呢?”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在集市上被侮辱多次,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懦弱,知道我的用心须要证明出来;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多次游说君王,但都没有被君王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贤明的君王;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产,我自己多次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财,他知道我钱不够用。生下我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了解我的人就只有鲍叔牙了。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2 0 2 0天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B.朝晖夕阴 晖:日光C.橘倾楫摧 倾:倒下D.宠辱偕忘 偕:和谐1 0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C.至若春和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1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 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C.第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D.第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2 0 2 0天津)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 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亚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 选 自 智囊)注择 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好:小石,碎石。亟:急速,赶快。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1 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文卷悉烬 悉:喝使归舍 舍:1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译文:1 5.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 钟 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 3 .(1)全,都 房 舍,住宅1 4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1 5 .况 钟 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参考译文】当况钟任太守时,府衙遭火焚毁,所有文卷付之一炬,因失职造成火灾的是一名小吏。火扑灭后,况钟坐在瓦砾堆中,命人痛打那名小吏一百鞭,然后喝令小吏回家去。小吏离去后,况钟就急忙拟表上奏,一力承担火灾的过失,对那名小吏却只字未提。当初那名小吏料想自己是死定了,况钟曾叹气的说:“这本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奏表呈上后,皇帝只下令裁减俸禄,况公对待一名小吏尚且如此,所以虽然行事威严,但从未招致民怨,如果换成现在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过失,尚且还想将过失推诿别人,更何况是替人受过呢,况公的人品非普通人所能及啊!(2 0 1 9天津)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父母写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必C.生以乡人子用余 谒:拜见之D.言邪而色夷 和:谦和1 0.下面句子中加点司古今意义不同的义项是()AA.有司业、帽士力之师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贿达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1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B.作 者 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2 0 1 9天津)上 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 臣 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吏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日: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拿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 选 自 资治通鉴)【注释】上:指唐太宗。贾(gu)胡:胡商。豚(q i u):贿赂。抵:触犯。徇:顺从。1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上厚侍臣曰(2)亶戮力相辅1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1 5.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参考答案】1 3 .(1)对说(2)应当1 4 .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1 5.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