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三套(含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A. “孙悟空” B. 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烟雾 【答案】C 【分析】 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详解】“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在他的背后有急速飘动的白云,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所选的参考系是急速飘动的白云,认为白云静止不动的结果是,“孙悟空”在飞速前进;故选C. 【点睛】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 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 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 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 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答案】B 【详解】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选项B正确。 【点睛】这是一道联系生活的好题,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物理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甲、乙两人发生争执,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辩解说:“我打乙一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是 A. 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 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 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D. 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断甲支持乙的医药费 【答案】B 【详解】甲打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但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甲的拳头和乙的胸口受伤的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故B正确。 4.如图,给物体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 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 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 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答案】C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 【详解】物体受到撞击力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并不受冲力的作用,所以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求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①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②隔离物体分析;亦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③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有时根据概念或条件与判断。 5.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 物体在前2s内做加速运动 D. 物体在前2s内做减速运动 【答案】D 【详解】A.由图看出,在前2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在后2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加速度始终沿正方向,而物体的初速度方向沿负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 CD.物体在前2s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在0~1s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s末速度,在1s~2 s内,,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s末时速度,2s~3s内重复0~1s内运动情况,3s~4s内重复1s~2s内运动情况,综上正确图象为C,ABD错误. 7.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详解】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μFN=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相等,故F1、F2、F3之比为1:1:1,故A正确。 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A.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一定等于零 D. 大小可能等于F 【答案】D 【详解】ABC.当Fmgsin30时,物体有下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mgsin30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mgsin30时,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为零,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D.当Fmgsin30且F=mgsin30时,这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知: f+F=mgsin30 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f=mgsin30=F 故选项D符合题意。 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A. 60 km/h B. 29 km/h C. 19 km/h D. 9 km/h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该过程运动时间为 路程为: s=29km-9km=20km 所以平均速率为 故A正确,BCD错误。 10.驾驶手册中指出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 0.5 s B. 0.6 s C. 0.7 s D. 0.8 s 【答案】C 【详解】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在第一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1=v1t 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全过程位移: L1=x1+x2=56m 在第二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3=v2t 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全过程位移 L2=x3+x4=24m 联立解得 t=0.7s 故C正确。 1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 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 D. 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AC 【详解】AB.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正确,B错误; CD.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的思想,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C正确,D错误。 12.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物体受到mg、FN 、F1、F2四个力作用 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m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力F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和mg与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不是下滑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故A错误. 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合力大小为故B错误,C正确 力和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考点:考查了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利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是重力的两个分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个使物体下滑,一个压斜面,但是两个分力不是下滑力和压力. 13.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θ为120°时,F=G B. 不管θ为何值,F=G/2 C. 当θ=0°时,F=G/2 D. θ越大时F越小 【答案】AC 【详解】当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夹角为0°时,2F=G,F=G/2,选项C正确;当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夹角为120°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F=G,A正确;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一定,当两个力夹角越大,分力也就越大,故BD错误。 14.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 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 第2 s内的位移为4 m 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2 【答案】AD 【解析】 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