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

举报
资源描述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外业测定地面点位置关系的三个基本元素是、。2、采用 DJ6 经纬仪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共观测 4 个测回,前 3 个测回度盘配置的起始读数为、。3、碎部测量有和两种基本方法。4、在利用钢尺量距时,直线定线的方法有和。5、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6、等高线的种类有、等。7、若在 1:1000 地形图上量得某地块的面积为 756cm2,对应的实地面积为m2,该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cm。8、一付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mm、mm。9、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也可以是、。11、外业测定地面点位置关系的三个基本元素是、。12、高斯投影分带一般分为带和带。13、控制测量分为和两部分。14、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15、我国大地原点位于泾阳县永乐镇。16、视距测量中视准轴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公式是,视准轴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公式是。17、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是、。18、利用钢尺测量 A、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往测距离为 327.43m,返测距离为 327.35m,则 AB 边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为,若合格,则平均距离为m。19、右图所示水准尺中丝读数为mm。20、1:50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m。21、已知某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2083248,该边的反坐标方位角为。22、测定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常有、。23、地形图分幅的方法通常有和两种方法。24、单一导线的布设形式分为、。25、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其水准原点高程为米。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A、72.294m B、72.289m C、72.268m D、72.260m 2、一般铁路的表示符合为()。A、依比例符号B、半依比例符号C、不依比例符号D、无法确定3、分配高差闭合差的原则是()。A、与高差成比例B、与测站数成比例C、与路线长度成比例D、与测站数成比例或与路线长度成比例4、水准测量中将水准仪安在前、后尺大概等距处观测不能消除的影响是()。A、i 角误差B、地球曲率C、整平误差D、大气折光5、某 1:1000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为 24.025.5,则 25.5 表示()。A、纬度B、经度C、该图幅西南角 x 坐标D、该图幅西南角 y 坐标6、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D、使仪器横轴垂直于竖轴7、不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是()。A、1:5 万B、1:2 万C、1:1 万D、1:5000 8、助曲线是按()倍的基本等高距绘制而成。A、1/4 B、1/2 C、1 D、2 9、某直线的坐标正方位角为 235,它的坐标反方位角为()。A、145B、55C、125D、32510、在水准测量中设 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并测得 A 点尺面读数为 1.324m,B 点尺面读数为 1.032m,则 B 点比 A 点()。、高、低、等高D、不确定11、“1985 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的高程为()。A、72.294m B、72.289m C、72.268m D、72.260m 12、一般道路的表示符号为()。A、依比例符号B、半依比例符号C、不依比例符号D、无法确定13、2008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开始统一使用的地心坐标系是()。A、1980 国家大地坐标系B、WGS-84 坐标系C、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D、2008 国家大地坐标系14、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A、方向B、角度C、距离D、高程15、以下国家平面控制网精度最高的是()。A、一等网B、二等网C、三等网D、四等网16、已知 A 点坐标为(1000.00,2000.00),B 点到 A 点的水平距离为 200.00m,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600000,则 B 点的坐标(xB,yB)分别为()。A、1100,2173 B、1173,2100 C、2100,1173 D、2173,1100 17、一般来说,施工放样的精度比测图的精度要求()。A、低B、高C、相等D、难以确定18、图 1 中要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则脚螺旋 3 应()。A、顺时针旋转B、逆时针旋转D、不旋转1 2 3 C、任意方向旋转19、用 DJ6 型光学经纬仪观测一竖直角,盘左读数为 762418,盘右读数为 2833548,则竖直角为()。图 1 A、133545B、133540C、133542D、13354820、水准测量中通常用来除 i 角误差的方法是()。A、测站数设为偶数B、控制视线高度C、提高观测速度D、前后视距相等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圆体。()2、天文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3、大地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4、视准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5、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6、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7、双盘位观测某个方向的竖直角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8、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9、经纬仪整平的目的是使视线水平。10、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应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方法。1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12、大地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13、天文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14、横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15、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0360。16、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17、常用的测角仪器是水准仪。18、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19、水准仪整平的目的是使视线水平。20、观测单个水平角时,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方法。四、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2、绝对高程:3、地形图:4、视差:5、水平角:6、竖盘指标差:7、碎部测量:8、等高距:9、圆水准器轴:()()()()()()()()()()()()()10、测设:11、方位角:12、绝对高程:13、地形图比例尺:14、视差:15、竖直角:16、系统误差:17、控制测量:18、等高线:20、测设: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试简述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测量程序。3、简述高斯投影的过程,以及高程投影的特性。4、简述等高线的特性。5、简述绘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6、简述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组织原则。7、试简述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测量程序。8、简述地形图的一般应用有哪些?9、简述等高线的特性。10、平面直角坐标中,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有何差别?差别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外业测定地面点位置关系的三个基本元素是角度、距离、高差。2、采用 DJ6 经纬仪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共观测 4 个测回,前 3 个测回度盘配置的起始读数为 0、45、90。3、碎部测量有地面测绘地形图方法和航空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方法两种基本方法。4、在利用钢尺量距时,直线定线的方法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5、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或真北、磁北、坐标北方向)。6、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等。7、若在 1:1000 地形图上量得某地块的面积为 756cm2,对应的实地面积为 75600m2,该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10cm。8、一付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 4687mm、4787mm。9、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也可以是后、后、前、前。11、距离、角度、高程(或高差)12、3、613、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4、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或真北、磁北、坐标北方向)15、陕西省16、D=Kl、D=Klcos217、大地水准面、铅垂线18、1/4000(或 1/4092 或原始计算式 0.08/327.39)、327.39m 19、1537(mm 估读,15361539 都行)20、0.05 21、28324822、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交会测量、卫星定位(其中任何三项都对)23、梯形分幅、矩形分幅24、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25、1985 国家高程基准、72.260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D B D C D A B A B A D B C D A A B A A D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圆体。()2、天文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3、大地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4、视准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5、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6、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7、双盘位观测某个方向的竖直角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8、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9、经纬仪整平的目的是使视线水平。10、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应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方法。1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12、大地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13、天文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14、横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15、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0360。16、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1 17、常用的测角仪器是水准仪。18、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19、水准仪整平的目的是使视线水平。20、观测单个水平角时,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方法。()()()()()()()()()1()()()()()()()四、名词解释四、名词解释 略略五、简答题五、简答题 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