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汇编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汇编7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方法与措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9.4)绪言   第二周(9.5--9.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2--9.18):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9--9.25):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五周(9.26--10.2):国庆放假   第六周(10.3--10.9):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   第七周(10.10--10.16):元素、爱护水资源、   第八周(10.17--10.23)水的净化、水的组成   第九周(10.24--10.30):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7--11.1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14--11.20):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21--11.2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8--12.4):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5--12.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2--12.18):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9--12.25):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八周(12.26--20__.1.1):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十九周(1.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5):期末复习。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中,2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1班却是一个较差的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心理上不平衡,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生和走读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共有七个章节: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连同序言,一共22个课题。   三.学情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应正确引导,取得好的成绩。由于是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所以学生多数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数学素养与物理基础对化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四.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六、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能力。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因为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   总之,不管怎样都要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学点知识,为明年的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完成学生、老师、家长们共同的心愿,愿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健康、快乐的学习!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4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