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康复专升本试题及答案试 题11人体的轴和面轴是描述关节运动时常用的术语可在解剖学姿势下,作出相互垂 直 的3个轴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的轴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轴3)冠状轴:也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轴面人体或其任何一个局部,均可在解剖学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 的3个切面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半2)冠状面:又称额状面,以左右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以水平方向将人体横行切开的剖面,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4)纵切面:沿管状器官(如肠管)长轴所作的任意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切面称横切面2.单层扁平上皮的结构与分布结构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从表面看,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分布分布广泛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间皮表面湿润光滑,可 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器官的活动此外,单层扁平上皮还分布于肺泡壁及肾小囊壁等处。
3单层立方上皮的结构与分布结构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从上皮垂直切面看,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为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分布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4单层柱状上皮的结构与分布结构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从上皮垂直切面看,细胞呈柱状细胞核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分布分在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腔面,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和分布结构由一层柱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等组成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常夹有杯状细胞,细胞基底部较尖细,细胞顶部膨大细胞质内充满了分泌颗粒杯状细胞是一种腺细胞,分泌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功能6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和分布结构有多层细胞组成浅表为数层扁平形细胞,中间数层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基底细胞是一层短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分布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和口腔、食管肛门、阴道等处的内面,耐摩擦,并可阻止异物侵人,具有很强的机械保护功能7结缔组织功能连接、支持,保护、防御、修复和营养8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1)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细胞扁平有突起,侧面呈梭形细胞核卵圆形、染色淡细胞质呈弱嗜碱性,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巨噬细胞是体内广泛存在的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细胞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有突起的不规则形细胞核较小,卵圆形,染色较深细胞质呈嗜酸性,内有许多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等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异物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并参与免疫反应3)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细胞核较小,圆形,常偏居细胞的一侧,染色质粗大,呈辐射状排列于细胞核的周边部,故核形似车轮状细胞质嗜碱性,内有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B 淋巴细胞激活、增殖,转变为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内充满了大量的特殊粗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5)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内充满脂滴,故细胞核常被挤到细胞的周缘部。
在制作切片时,脂滴被溶解,细胞呈空泡状脂肪细胞具有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的功能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是保留在结缔组织内的一些较原始的细 胞,其形态结构与成纤维细胞相似间充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创伤修复等情况下,可增殖分化成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9基质主要成分及防御作用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蛋白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构成,其中包括的透明质酸可限制病菌蔓延和毒素扩散,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溶血性链球菌、肿瘤细胞和蛇毒液中含有香明质酸酶可破坏基质的防御屏障,进而在组织中浸润扩散1 0致密结缔组织特点、分布及功能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其组成成分和疏松结缔组织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细胞种类少,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细胞间质中的基质很少;胶原纤维数量多而粗大,排列致密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分布于皮肤的真皮、器官的被膜、肌腱、韧带、骨膜等处,具有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1 1软骨分类,特点及分布软骨组织和软骨膜共同构成软骨软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在软骨的表面.富有细胞和血管,其细胞可转化为软骨细胞,血管可供应软骨营养,故软骨膜对软骨有保护、营养和生长的作用。
软骨较硬,并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并耐摩擦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软骨可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透明软骨基质内含有少量的胶原原纤维,新鲜时呈半透明状透明软骨主要分布于鼻,喉、气管、支气管及肋软骨、关节软骨等处弹性软骨基质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并互相交织成网弹性软骨具有较强的弹性,主要分布于耳廓,外耳道和会厌等处纤维软骨基质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或交错排列软骨细胞小而少,常成行排列在纤维束之间纤维软骨主要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等处1 2骨密质的组织结构骨密质结构致密,分布于骨的表层骨密质的骨板分三种类型1)环骨板:略呈环形,分布于长骨干的外侧面和近骨髓腔的内侧面,构成骨密质的外层(外环骨板)和内层(内环骨板)2)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位于骨密质的中层,分布于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之间,是由骨板围成的圆柱状结构骨单位的中央有与骨的长轴平行的中央管,又称哈弗管,周 围 为4 2 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又称哈弗骨板3)间骨板:为外形不规则的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1 3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采集的血波中加人抗凝剂(肝素或柠檬酸钠),经自然沉淀或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为3层:上层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层灰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 4红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红细胞呈两面凹陷的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功能运输二氧化碳和氧气,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1 5中性粒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核叶间有细丝相连,细胞核部分叶或分叶少的是幼稚的细胞,分叶多是衰老的细胞细胞质中充满细小、分布均匀的中性颗粒,染成淡紫红色,颗粒内含有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在人体内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当机体受到某些细菌威染发生炎症时,除白细胞总数增加外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显著增高1 6淋巴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细胞呈球形,大小不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相对较大,占据细胞大部分核染色质致密,染成深蓝色,细胞质很少,嗜碱性,染成天蓝色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表面特性和免疫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主要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产生于胸腺,约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7 5%,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等,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1 0%-1 5%,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 7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巨核细胞形成血小板成双凸圆盘状,大小不一,血小板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1 8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状,长1到4 0 m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数量较多,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细胞核位于肌纤维周边,常近肌膜肌浆内有大量的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带,每-肌纤维内所有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互相对齐,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整个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故称横纹肌肌原纤维上着色较浅的部分称明带(又 称I带;着色较深的部分称暗带(又 称A带)在暗带中间色淡的区域,称H带在H带的中央有一薄膜,称M膜(又 称M线)在明带中央有一薄膜称Z膜(又 称Z线)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 为 个 肌 节(图2-2 1)每个肌节包括1/2明带+1个暗带+l/2 o明带在正常舒张状态下肌节长约2.5 u m,递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1 9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肌原纤维由大量的用肌丝和细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的暗带(A带)内,固 定 于M膜,两端游离粗肌丝是由许多肌球蛋白分子构成。
肌球蛋白形如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其头向外伸出于粗肌丝表面而形成横桥细肌丝一端固定在Z膜,另一端插于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肌钙蛋白能与钙离子结合2 0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分支互相连接成网状心肌纤维一般有一个核,呈椭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心肌纤维也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也属横纹肌心肌纤维的互相连接处有一染色较深的带状结构,称闰盘心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2 1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多极神经元:1个轴突,多个树突双极神经元:1个轴突,1个树突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先发出1个突起,离开胞体不远处分为2支,分布到周围器官或组织称树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轴突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2 2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有较强的耐压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其他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而成,位于骨的内部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均有骨膜覆盖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营养、生长、感觉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衬贴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纤维结缔组织称骨内膜为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柔软的海绵状组织,按结构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血细胞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成人的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由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蛋白组成,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为钙、磷等盐类,使骨坚硬,具有抗压和抗扭曲能力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生活条件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青 壮 年 人 新 鲜 骨 的 有 机 质 含 量 约 占1/3,无机质含量约 占2/3 o婴幼儿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不易发生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样骨折老年人骨的无机质所占比例较大,易发生粉碎性骨折2 3成人红骨髓分布及作用分布成人的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 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作用造 血2 4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椎管,容纳脊髓等椎体呈短圆柱状,是承受体重的主要结构椎弓为弓形骨板,连接椎体的部分缩窄,称椎弓根,椎弓根向后变宽,称椎弓板。
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椎 弓 发 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 上 关 节 突 和2个下关节突2 5颈椎的结构特点 共7块,均有横突孔,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及神经通过;除1、2、7颈椎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