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城市及其现代化现代城市管理学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城市及其发展城市及其发展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l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21l(一)“城市”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 1 1、字源学的解释、字源学的解释中文:中文:城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以资保障也”。市市市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其所其所其所”。英文:英文:urban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urbs,意为城市,意为城市的生活。的生活。city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相关的字,如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citizenship(公民)、(公民)、civilcivil(公民的)、(公民的)、civiccivic(市政的)、(市政的)、civilizedcivilized(文明的)、(文明的)、civilization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种工具。2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1 1)经济学)经济学J.ButtonJ.Button:城市是: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HirshHirsh:城市是: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地理区域”。(2 2)社会学)社会学Bardo&HartmanBardo&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n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n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n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n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真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n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社会联系”,更多,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3 3)地理学)地理学F.RatzelF.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屋的密集结合体”。4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李铁映(李铁映(1986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域系统。”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人人类类自自从从有有了了城城市市文文明明,就就开开始始了了城城市管理的实践。市管理的实践。“随随着着城城市市的的出出现现,也也就就需需要要行行政政机机关关、警警察察、赋赋税税等等,一一句句话话,就就是是需需要要公公共的政治机构。共的政治机构。”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P221、空间上的集聚性2、经济上的非农性3、构成上的异质性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l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能得到淡水供应等。l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l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早期城市: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城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中国最早的城起源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之都。考古发掘最早的古城为4000多年前夏代所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有人认为,原始的只有防御功能而没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业市场的城不能作为城市。有的认为应将其作为城市的雏形。l“市市”:商品交易的场所。:商品交易的场所。“市井”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l“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到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近现代,引申谓一级政区单元古代中国都市:古代中国都市:宫城(皇帝、皇亲)宫城(皇帝、皇亲)皇城(臣相、官府、贵族)皇城(臣相、官府、贵族)廓城(手工业者、服务者)。廓城(手工业者、服务者)。城市功能:城以卫君城市功能:城以卫君 城市特点:有城无市,先城后市城市特点:有城无市,先城后市 古代西方城市的形成:古代西方城市的形成:集市、交易集市、交易聚居聚居议政议政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功能:商品流通、交换城市功能:商品流通、交换城市特点:先市后城城市特点:先市后城原始城市阶段原始城市阶段城市规模较小、居民活动分散。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中心的功能较弱。代表:雅典、罗马城。封建城市阶段封建城市阶段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中心。代表唐代的长安、威尼斯。考古证明,消失于公元79年的庞贝古城在公元前400-500年就开始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中国古代都市管理(清末民初以前):中国古代都市管理(清末民初以前):1、没有单独的、区别于乡村的管理、没有单独的、区别于乡村的管理机构,采用封建地方政权分割制。机构,采用封建地方政权分割制。2、依照国家法典中有关市政管理的、依照国家法典中有关市政管理的条例,如唐朝大法唐律疏议中的市条例,如唐朝大法唐律疏议中的市政管理内容。政管理内容。北京古城平面图北京古城平面图参看视频参看视频-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近代城市阶段(1800S-1900S)l背景: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l特征:数量迅速扩张、规模急剧膨胀。l城市功能呈现多元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l城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l问题逐渐突出。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l城市发展出现空前高峰城市发展出现空前高峰l城市成为人类居住活动的中心城市成为人类居住活动的中心 和经济发展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l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城市:现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的发展生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大都市连绵区第二节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一)城市化的概念P23(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P23二、城市化的动力三、城市化的表现形式(三种划分注意视角)当前中等收入国家中城市化水平约为62%左右,若21世纪前20年,每年中国城市化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则到2020年左右,中国城市化水平为55%60%左右,届时,城市人口将为6.77亿左右。数据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一)(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一一个个国国家家的的国国内内人人口口由由分分散散的的农农村村向向城城市市集集中中的的社社会会进进步过程。步过程。人口学强调:人口学强调:人口城市化:农人人口城市化:农人非农人非农人经经济济学学认认为为:各各种种非非农农产产业业要要素素向向城城市市聚聚集集。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农业农业工业工业地地理理学学定定义义:城城市市化化是是居居民民聚聚集集和和经经济济布布局局的的空空间间区区位位再再分分布和日益集中的过程。布和日益集中的过程。社会学家社会学家: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性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性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物化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l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人口)l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l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l每一城镇人口平均数和平均增长率l人口密度与城镇密度l人口的通勤率l人口的就业结构(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l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l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4、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1)现代城市中第三产业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2)带来城市就业机会和城市人口的增加。5、制度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城市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开放而集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