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举报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孙皓晖 清晨卯时,庞涓到达逄泽。 逢泽的清晨分外壮美。浩森水面上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环绕水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悠扬沉重的号角声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庞涓大帐外两面大旗迎风舒卷,一面大书“六国会盟特使庞”,一面大书“魏国上将军庞”。百名铁甲骑士护卫着一辆青铜轺车辚辚驶出帐外,轺车前三名骑士护卫着那面“六国会盟特使庞”的红色大旗,组成了迎接会盟国王的特使仪仗。中军司马一声高报,庞涓身着华贵的上将军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红披风,大步走出军帐。身后是一名红色长衫的主书,手捧一柄金鞘长剑,跃.上轺车辕木,肃然站立。庞涓扶轼登车,低声命令:“出巡。”…… 就在庞涓的轺车做最后巡查时,一骑探马飞进大营禀报:韩昭侯带领一千卫队并随从大臣,已进入行辕区大道。 庞涓从容命令:“出迎。” 大道上一面绿色大旗迎风招展。韩昭侯的会盟车队驶入一箭之地的石碑标志时,甲士甬道外鼓声大作,两排长号仰天而起。庞涓在轺车上肃然拱手,高声报号:“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韩侯车驾——” 迎面而来的王车上,肃然端坐着一位三十余岁的国君——韩昭侯。这位君侯是著名的节用之君,惕厉自省,处处简朴。目下他乘坐的王车,竞是一辆铁皮包襄的木车,车轮哐啷嘎吱乱响,车厢中的伞盖竟也是木制的,稍有颠簸便摇摇晃晃。驾车的只有两匹灰斑马。韩昭侯身穿一领极为普通的绿色布袍,头戴一顶高高的竹皮冠。 庞涓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但又立即变为肃然庄重。 韩昭侯早已听见迎风传来的庞涓声音,只是没有作答。他看着这位邻邦上将军总觉得别扭,打了几场胜仗便不可一世,浑身珠光宝气不是正道滋味儿。两车迎面时,他拱手淡然道:“上将军荣任会盟特使,可喜可贺。” “公叔丞相有疾在身,魏王命庞涓代行特使,请君侯见谅。” “敢问上将军,本侯是第几家到达?”韩昭侯岔开话题。 庞涓拱手笑答:“君侯先声夺人,第一家。君侯请。” 庞涓一挥手,身后一名导引骑将走马而出,高举一面绣有“韩”字的绿色大旗到韩昭侯车前高声报:“末将导引君侯车驾——” 韩昭侯闭目养神,既不看落后半车的庞涓,也不看红旗林立斧钺生辉的铁甲骑士。庞涓始终默默护送韩昭侯,心中却在暗笑这位君侯的迂腐。 正在此时,一骑探马飞来,高报燕公驾到。 逢泽大道上重新卷起烟尘。庞涓思忖,燕国究竟是老牌诸侯,国弱势不弱,看这车速,显然是燕文公率领燕山精锐亲赴会盟。七大诸侯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正因如此,燕国是七大诸侯中最为孤傲的一家,而这位燕文公又是燕国历代国君中最为桀驁不驯的一个。 对这种老牌诸侯,庞涓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倒是觉得十分可笑。一方诸侯六百余年,静悄悄无所作为,还心安理得趾高气扬苟活于天地之间,真是无可救药。你看他,铜车驷马,金顶车盖,黑玉天平冠,手执金鞘剑,长须飘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车中,哪有丝毫羞愧之情? 鼓声大作长号齐鸣时,庞涓从遐想中恢复常态,他在轺车上遥遥拱手报名,原地迎候这唯一具有西周王族血统的老牌贵族君主。 燕文公早已看见行辕区外的甲士仪仗和庞涓的车骑,对如此隆重的迎候颇为满意。可渐行之间,他发现迎候仪仗不合礼制的十多处纰漏,最显眼的是没有郊迎的乐队而只有长号大鼓。.庞涓作为盟主特使,礼当出车迎接,而他却只在原地迎候。魏国号称天下第一强,如此褒渎礼乐有失大雅!然则又能如何?燕文公长叹一声,就像多年来蔑视一切礼崩乐坏一样,又一次蔑视了魏国的无知和愚昧。 “魏国上将军、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燕公车驾。”庞涓毕恭毕敬。 燕文公矜持地拉长声调:“上将军,魏王安在?” “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驾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礼。” “盟主?尚未会盟公推,何来盟主?”燕文公冷冷一笑。 “回燕公,本次会盟事关重大,各国均已先行回书,拥戴我王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 “既为会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礼法?燕国不是韩赵,本公解盟。”燕文公长剑一挥,“回燕!” 庞涓拱手高声道:“燕公六百年贵胄之身,竞以些许琐事置大计于不顾,气量何其狭小也?魏王迟到,非为不敬重燕公,乃是为燕国谋划一份重礼也。” “上将军所言何意?”燕文公弯回轺车,口气显然温和。 庞涓微微一笑:“中山国可是一块肥肉噢。” “中山侯去了魏国?” 庞涓点点头,“此刻,魏王只怕正为中山侯洗尘接风呢。 燕文公默然有顷,爽朗大笑:“好!本公且看看魏王手段。” 庞涓高声命令:“导引官,领燕公入行辕歇息。” 导引官高擎红蓝两色的“燕”字大旗,在燕文公车驾前走马前行,燕文公车队辚辚进入了行辕区。 (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面浩淼,红日涌出,苇草翻滚,这种壮美的自然景象对由军帐、战车、幡旗等组成的壮阔行营起到烘托的作用。 B.韩昭侯王车的简陋普通和燕文公王车的华贵气派形成对比,于此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戒奢尚俭、有无羞愧之心。 C.小说在描述韩昭侯和燕文公乘坐的王车情况时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前者是全知视角,后者是庞滑心理活动的视角。 D.燕文公虽然桀骜不驯,但在利益面前也怦然心动;而庞滑恰恰利用了燕文公重利这一弱点,轻松化解了他解盟的想法。 7.关于文中庞涓做出巡准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面大旗分别标明庞涓的临时职务和固定职务,表现其在魏国地位显林。 B.百名护车铁甲骑上、三名护旗骑上和中军司马,对庞涓如众星捧月一般。 C.庞涓身着华贵甲胄,外罩大红披风,威武的大将军在这铺陈描绘之中登场。 D.旗帜舒卷,轺车辚辚,骑上护卫,描写这些特使仪仗为庞涓出巡做铺垫。 8.文本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意味?请简要分析。(6分) 9.在迎接韩国和燕国国君时,外交场合的庞涓形象和内在真实的庞滑形象有怎样的不同?分别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委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博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戈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睛,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 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大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 “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有删改) 【注】《四世同堂》是老舍于 1941 年开始创作准备的长篇小说,当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直到1944 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才开始共延续了 4年的写作。此处节选自第一部《惶惑》,故事从北平陷落之初讲起,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诉了 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仗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D. 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如“绿槐虫元”“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为一项是(3分) A. 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