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试验设备项目财务管理(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振动试验设备项目财务管理 振动试验设备项目 财务管理 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 一、 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3 二、 成本费用计划 5 三、 成本费用的内容和分类 7 四、 成本费用的概念和作用 9 五、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10 六、 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征 12 七、 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14 八、 投资方案及其类型 17 九、 证券组合的风险报酬 19 十、 风险报酬的测量 23 十一、 分析与考核 28 十二、 计划与预算 29 十三、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30 十四、 财务管理原则 37 十五、 项目基本情况 41 十六、 公司基本情况 44 十七、 项目进度计划 4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46 十八、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8 建设投资估算表 50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50 流动资金估算表 52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53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54 十九、 经济收益分析 55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56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59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6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64 一、 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一)成本费用决策及其作用 (1)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目标利润实现的保证; (2)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成本和费用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3)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其他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最优成本费用决策是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一个促进手段。 (二)成本费用决策的种类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采用方法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硬性技术决策和软性技术决策。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决策的内容和范围,可分为单项成本或费用决策和组合成本费用决策。 成本费用决策按其实现目标不同,可分为保本决策和实现最大利润的成本费用决策。 (三)成本费用决策的方法 1.保本点法 运用保本点法进行成本和费用决策的基本原理是:在盈亏相等(即损益为零)的销售量上,假定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总费用相等的成本和费用水平。 2.差量分析法 差量是反映不同预测方案之间损益或成本费用的差异值。差量分析法是指在充分分析不同预测方案的差异成本(费用)和差异损益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法 在企业成本费用决策中,什么样的成本和费用水平可使利润最大化,是最大利润成本费用决策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成本费用与利润水平的关系着手。 4.非确定型决策法 影响企业成本和费用变动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因素影响程度可以定量测算,从而进行定量决策。而有的因素变动对成本和费用的影响无法定量测算,只有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和分析能力来进行估计、评价和优选。这种决策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所进行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的优劣,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对影响成本(费用)变动的潜在因素的估计程度,非确定性因素未来变化趋势,决策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风险意识力等。总之,非确定型决策质量的优劣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有关系。 二、 成本费用计划 (一)成本费用计划及其意义 (1)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实现目标成本费用的基础工作; (2)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 (3)成本费用计划是编制企业其他生产经营计划的依据 (二)成本费用计划的内容 成本与费用计划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费用耗费的一个规划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计划: 1.主要产品单位制造成本计划 单位制造成本计划是对企业的主要产品编制的一个成本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对主要产品成本的管理,加强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 2.商品产品制造成本计划 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一定的产销任务而预计发生的全部制造成本水平。 3.期间费用计划 ①管理费用部分; ②销售费用部分; ③财务费用部分。 4.生产费用预算 生产费用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测算和计划。它是企业成本与费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费用预算的编制,一般是按生产费用要素来编制的。 (三)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要求和程序 (1)收集整理资料; (2)确定目标成本和费用控制限额; (3)各部门分编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 (4)厂部综合平衡,正式确定计划。 在成本与费用计划的编制时,一般应贯彻以下要求: (1)以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为成本与费用计划编制的数据基础。 (2)成本与费用计划指标与其他计划指标应紧密衔接。 (3)成本与费用计划的编制要有利于对成本和费用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四)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制造费用是综合性间接费用,其预算的编制应考虑费用的性态,对于如消耗性间接材料、动力水电费等与产销量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费用,应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而对于折旧费等与产销量无直接依存关系的费用,可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此外,可供选择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法还有概率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 2.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产品成本计划是成本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最终结果,具体方法较多,主要有: (1)预测决策基础法; (2)试算平衡基础法; (3)直接计算法。 3.期间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期间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按费用性态分别编制。一般而言,购销环节的营业费用,大多属于变动费用,其预算须结合购销业务量计划,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管理费用则大多属于固定费用,其预算可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 三、 成本费用的内容和分类 生产经营费用按照经济内容进行归类,称为费用要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项: (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工资和福利费;(5)固定资产折旧;(6)利息支出;(7)相关税费;(8)其他支出。 生产经营费用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可分为: 生产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经营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构成企业的期间费用。 企业按经济内容对费用进行归类,便于区分生产经营费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可以为企业合理确定流动资金需要量、计算工业净产值和国民收入提供资料。 企业按经济用途对费用进行分类,便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差异,从而达到成本控制、费用节约的管理目标。 其他的分类方法: (1)按照费用计入产品的方法,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按照成本费用与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性成本费用、固定性成本费用和混合性成本费用。 (3)按照成本费用能否为某一特定责任中心所控制,分为可控性成本费用和不可控性成本费用。 四、 成本费用的概念和作用 (一)成本费用概念 成本费用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与商品的价值运动紧密联系。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构成包括三部分:(1)已耗费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包括已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转移的价值和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因损耗而转移的价值;(2)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即补偿活劳动耗费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部分;(3)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这是利润的来源。可见,成本费用的经济实质是劳动耗费所形成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并需从商品销售中获得补偿的部分。 实际工作中,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费用是指一定期间内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耗费; 成本则通常被定义为对象化的费用,即为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费用的发生是成本形成的基础,没有费用的发生,也谈不上任何对象的成本问题,二者从本质上讲都是企业资源的一种耗费或减少。 二者的区别是:(1)计算范围不同,从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看,费用发生在先,成本计算在后,费用是按整个企业计算的,按照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情况,可以分别核算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而成本指企业为特定种类、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是对象化的费用。(2)计算期间不同。费用是按会计期间划分的,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成本是按一定对象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完成划分的,当期的生产费用与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并不完全一致。 (二)成本费用的作用 (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3)成本费用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4)成本费用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5)成本费用是综合性的价值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企业各方面的成效。 五、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投资项目财务效益大小和评价投入产出关系是否合理,以及评价其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所依据的一系列量化指标的统称。由于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而且还可以与不同的决策方法相结合,作为多方案比较与选择决策的量化标准与尺度,因此在实践中又称为财务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简称评价指标。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很多,本书主要介绍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和内部收益率五个指标。 上述评价指标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前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简称为静态指标,包括:总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后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 (2)按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的正指标和越小越好的反指标两大类。上述指标中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属于反指标。 (3)按指标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分类,可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为主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次要指标;总投资收益率为辅助指标。 从总体看,计算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财务可行性要素、项目计算期的构成、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其中,前两项因素是计算任何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都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通过测算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来集中反映;时间价值则是计算动态指标应当考虑的因素,投资风险既可以通过调整项目净现金流量来反映,也可以通过修改折现率指标来反映。因此本节先介绍测算投资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技巧,然后结合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讨论如何确定折现率。 六、 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征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两种形式。 确定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可分别采取公式法和列表法。 1.公式法 公式法又称为简化方法。如果某一项目运营期内前若干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且其合计大于或等于建设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可按简化公式直接求出投资回收期。 公式法所要求的应用条件比较特殊,包括:项目运营期内前若干年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相等,这些年内的净现金流量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建设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就无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采用列表法。 2.列表法 所谓列表法是指通过列表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的方式,来确定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进而再推算出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的方法。因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静态投资回收期,所以此法又称为一般方法。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原始投资的返本期限,便于理解;计算也不难,可以直接利用回收期之前的净现金流量信息。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和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净现金流量,不能正确反映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 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小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二)总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