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教案精品 设计无限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 (二)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像,热爱科学研究。 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三、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二)探究能力: 1.不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2.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3.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效 果 一、集中话题 1.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 问:为什么我们掷出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 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 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原来,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这种吸引作用,才产生了上述现象。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学习测力计 1.教师介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物重可以通过用弹簧做的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3.实物演示: ●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刻度线,如有偏差,必须校正,这一步骤叫做校零。 ●要明确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读数时应根据分度值确定准确值和估计值。 ●实际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为了纪念牛顿为科学所做的贡献,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学习测力计的使用:学生分组活动。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5.指导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问: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6.讨论.汇报。 三、研究重力平衡现象 1.教师提问:在杂技表演中,走高空钢丝的演员是怎样表演的?为什么手持一根金属棒?那根金属棒又叫做什么?为什么走的过程中有点半蹲着而不是笔直的? 2.小组讨论:你觉得要使物体平衡需要哪些条件? 3.大组汇报: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 4.选取材料动手试一试,验证一下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 5.进行思考.提出假设,选取材料进行实验。 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物体平衡的条件:物体的重心低和物体的支撑点在重心的作用线上” 7.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8.教师进行总结。 四、回顾和解释 让学生总结出生活中重力的影响有哪些实际的例子。 3 学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