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地理高考总复习专题十一 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讲解练)教师教学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专题十一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地理地理 山东省专用山东省专用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知识清单知识清单知识知识1 1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区域的划分(1)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4.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辽中南工业区5.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阶段发展因素空间结构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往往在某一自然资源或交通便利位置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简单基本协调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明显不协调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污染加重、用地紧张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整体发展呈萎缩状态全面不协调再生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由紧张走向协调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知识知识2 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定义: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2.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区:喀斯特地区与黄土分布区、沙漠分布区、高寒区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3.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布地区生态问题喀斯特地区以云贵高原地区为主石漠化黄土分布区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主水土流失沙漠分布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荒漠化高寒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荒漠化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知能拓展知能拓展考点一区域与区域发展考点一区域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30N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入海口45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水热充足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农作物生长期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距海较远,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考点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考点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条件具体表现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加之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基岩以碳酸盐为主,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形陡峭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降水量大,且集中,强度很大;纬度低,温度高,加快了岩溶的溶蚀速度;酸雨加剧了溶蚀程度陡坡耕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工矿建设开发2.石漠化(1)石漠化的成因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2)石漠化的危害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耕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加剧;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农业减产,贫困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3.水土流失(1)成因分析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弱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危害: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实践探究实践探究探究鄱阳湖的生命智慧鄱阳湖的生命智慧:那人那人,那鱼那鱼,那鸟那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探究典例探究典例情境设题情境设题鹤舞鄱阳湖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堑秋湖”俯视图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设问探究1.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影响。2.针对“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探究流程探究流程1.鄱阳湖湿地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候鸟来说,既是栖息繁衍地,也是捕食地;同时,对于人类来说,是从事渔业活动的地方。人、鱼、鸟之间构成一个生态链。“堑秋湖”改变了湿地的时空演进规律,也影响了生存于此的鱼,栖息于此的鸟和在此生生不息的人们。积极影响分析:湖滩筑堤形成的碟形湖“堑秋湖”扩大浅水区范围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消极影响分析:渔民人为修筑“堑秋湖”提前捕鱼出现“人鸟争食”使越冬候鸟食物来源减少和栖息地范围缩小。2.针对以上消极影响的改进建议:可以从规定放水时间、捕鱼网眼大小、生态保护、补偿渔民损失等方面分析。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答案答案1.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2.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探究感悟探究感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概念辨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问题情境置于生态系统当中,从生态环境构成、生物链、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群落、地理环境整体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1)自然原因。自然环境在演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生态环境问题。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气温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近些年以来尤为突出。包括人类的产业活动(工业、农业、交通等)、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人口素质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成因答题术语提示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等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入手进行解答荒漠化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等湿地萎缩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等森林破坏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有其自身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等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根据地区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治理措施答题角度答题术语工程措施农业工程,防洪工程农业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退耕,保护区,人工繁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5.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创新思维栏目索引续表治理措施答题角度答题术语技术措施深耕,科学灌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沼气池,省柴灶,燃料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