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专项复习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考纲呈现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1.综合思维:结合某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考查特定地貌在特定区域的发展变化。考纲解读思维导图内容索引INDEX课时精练考点一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二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三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主观题型之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类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主要是。2.主要表现形式知识梳理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空气等使岩石发生和;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流水、冰川、风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地貌太阳辐射能生物崩解破碎侵蚀搬运作用风、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为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流水堆积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1)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温度、水、空气、_普遍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生物风化(2)侵蚀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较大地区水蚀地貌,如沟谷、瀑布等风地区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干旱、半干旱冰川或地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型谷等海浪海岸地区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高纬高山U(3)搬运作用不塑造地貌,但形成重要的地理现象,如沙尘暴(风力搬运)、黄河水混浊(流水搬运)。(4)堆积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_冲积扇三角洲风力区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冰川、地区及冰川滑过地区冰碛地貌、冰碛湖、峡湾等干旱、半干旱高纬高山海浪_地区海积地貌,如沙滩、贝壳堤等海岸外力地貌与地理环境判定方法技巧判定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地貌与气候类型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地貌与自然灾害冲积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盐碱化(华北平原)沙丘荒漠化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地理实践力(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精研真题命题探究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3点即可)(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位置:贺兰山东麓;事件:岩壁有岩画,岩石破损威胁岩画;由图知,甲位于黄河以西,宁夏范围内;求问岩石破损的自然条件,并非求问岩石被破坏的地质作用过程。(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宁夏的气候特征;贺兰山所处的地质基础;外力作用的发生原理和条件。(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物理风化、风力及流水侵蚀、陡峭地形和地质灾害等角度分析和描述区域特征,而不是描述风化和侵蚀过程。学科关键能力提升考向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推断外力地貌的成因1.(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貌。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考向训练解析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貌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考向二结合地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的发生和变化,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2019全国文综)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24题。2.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源头位于大兴安岭,流经山前平原。山麓地带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平原,故山前平原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B正确。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构造运动营造了该区域的整体构造地貌,而流水沉积则主要促成了山前平原的形成,故A错误。冰川作用多形成冰斗、角峰、冰川谷等地貌,故C错误。风力作用不能形成冲积平原,故D错误。3.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解析洼地增多增大的时间处于河流断流期间,该地山前平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气候干旱,加之人类活动影响,河流出现多年断流。在风力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逐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正确;地面沉降通常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洼地是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而成,故A错误;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侵蚀作用、冻融作用微弱,故B、D错误。4.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解析由上题可知,洼地增多增大是风力作用造成的,为风力侵蚀的结果,风力侵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C正确;断流期间,难以发生水土流失,故A错误;断流期间,不易造成沼泽化,故B错误;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的区域,故D错误。(全国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57题。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解析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解析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位置多次变动。河 流 地 貌 的 发 育知识梳理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和_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型(图A)中期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拓宽,河流在凹岸,在凸岸,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图B)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型(图C)向下向源头V向下河谷两岸侵蚀堆积槽河谷发育的时空差异综合思维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方法技巧(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据此可以判断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冲积扇、洪积扇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平原以山口为顶点呈,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变_山口搬运洪积冲积扇形粗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岸侵蚀,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凹河漫滩凸三角洲_地区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河口流水速度快或加快的时间和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流水速度慢或减慢的时间和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补充点拨(2018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精研真题命题探究(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位置:河流上游;河岸上四个平坦面上有沉积物分布,可见为河漫滩;四个平坦面高度不同,可见为四个时期的河漫滩残留(边缘);河漫滩中部被掏空,是受流水侵蚀的结果;四个河漫滩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上大下小,说明沉积发生时水流速度由大到小;由“洪水期仅能淹没T0”知,T0为现代河漫滩,正在发生流水堆积作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生活常识:常见河岸形态为顺直坡,并非阶梯状;沉积规律;河漫滩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发生流水侵蚀和堆积的条件。(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选项?答案第(1)题,最低的现代河漫滩仍在生长扩大,即为T0;第(2)题,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沉积物的粒径最大,即为T3形成时期;第(3)题,只有间歇性抬升才会形成高低不同的四个河漫滩。考向一结合地形地质剖面图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考向训练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解析根据河流两岸岩层和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在之下,故形成的年代较早。根据图例可知为页岩,其硬度比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从图示形态看,在断层上不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也快,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考向二结合区域地形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2017全国文综)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