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片公司质量检验组织与管理分析_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单晶硅片公司 质量检验组织与管理分析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3 二、 公司概况 8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9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9 三、 质量管理之理论观 9 四、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21 五、 质量检验的含义 31 六、 质量检验的目的 37 七、 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38 八、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40 九、 质量检验的组织 43 十、 质量检验的计划与实施 47 十一、 SWOT分析说明 60 十二、 人力资源配置 67 劳动定员一览表 67 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 69 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 71 十五、 法人治理 72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韩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单晶硅棒拉制目前主要采用直拉法(CZ),直拉法具有工艺技术成熟、长晶速度快、可生产大尺寸硅棒、制造成本低等优势,是太阳能光伏用单晶硅片的主流技术路线,行业内主要通过连续加料(CCZ)、提高长晶速度、增大投料量、优化热场结构、降低碳氧含量、降低单晶光衰等技术和工艺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2021年,单晶直拉法平均单炉装料量已达到2,800公斤,较2020年的1,900公斤有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4,000公斤以上。单晶拉棒平均电耗水平已从2020年的26.2kWh/kg-Si降至2021年的23.9kWh/kg-Si(方棒),预计到2025年有望下降至20.9kWh/kg-Si以下。 (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3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面积35822.67㎡,其中:主体工程22496.92㎡,仓储工程5457.8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022.52㎡,公共工程2845.39㎡。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134.9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647.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6%;建设期利息230.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2257.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19%。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0647.0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8919.1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30.68万元,预备费297.16万元。 (七)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13134.9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4697.5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营业收入(SP):282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0908.60万元。 3、净利润(NP):5349.45万元。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8年。 5、财务内部收益率:32.41%。 6、财务净现值:12864.03万元。 (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十)项目综合评价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21333.00 约32.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35822.67 容积率1.68 1.2 基底面积 ㎡ 13866.45 建筑系数65.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14.34 2 总投资 万元 13134.99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0647.01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8919.17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430.68 2.1.3 预备费 万元 297.16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30.17 2.3 流动资金 万元 2257.81 3 资金筹措 万元 13134.99 3.1 自筹资金 万元 8437.49 3.2 银行贷款 万元 4697.50 4 营业收入 万元 28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0908.6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7132.60 "" 7 净利润 万元 5349.45 "" 8 所得税 万元 1783.15 "" 9 增值税 万元 1323.34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58.8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3265.29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0682.8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8221.41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88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32.4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864.03 所得税后 二、 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韩xx 3、注册资本:140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3-11-8 7、营业期限:2013-11-8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4291.83 3433.46 3218.87 负债总额 2262.30 1809.84 1696.73 股东权益合计 2029.53 1623.62 1522.15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14791.04 11832.83 11093.28 营业利润 3263.85 2611.08 2447.89 利润总额 2656.24 2124.99 1992.18 净利润 1992.18 1553.90 1434.3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992.18 1553.90 1434.37 三、 质量管理之理论观 在现代质量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质量管理专家中的核心人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如戴明、朱兰、石川馨等,使人们对质量及质量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质量管理专家们的观点及其理论对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1、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 1891年休哈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191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菜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4年5月,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由他提出。他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的控制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前控制。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1931年出版后被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本书对质量管理作出重大贡献。休哈特宣称“变异”存在于生产过程的每个方面,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抽样和概率分析来了解变异,他的很多著作在贝尔实验室内部发行。1939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一书,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休哈特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广泛应用,进行质量改进项目的管理。此循环包括计划你想要做的事、执行计划、研究结果、进行纠正,然后再开始新的循环。 2、现代质量改进之父:戴明 戴明1900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1928年获耶鲁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1950年,戴明前往日本工业界担任讲师和顾问,对于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戴明最早总结了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戴明14条。14条建立在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之上。这个体系包括四个部分:系统方法、了解统计变异、知识的本质和范围、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学。1987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戴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戴明博士以“迎接挑战,摆脱危机”为题,对著名的14条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1)要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并占领市场,应该把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长期目标。 (2)提倡新的质量观念(新的哲学)——不能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消除依赖大量检查来保证质量——检验的滞后性,理解检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流程并降低成本。 (4)采购、交易不应该只注重价格——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 (5)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和服务系统——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维修、销售、财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都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 (6)实行更全面、更好地在职教育和培训——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在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之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者知道需要改善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