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25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0]

举报
资源描述
宁夏贺兰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25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世界名著《哈姆雷特》《羊脂球》《母亲》《竞选州长》的作者依次是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欧•亨利。 B: 凡尔纳,法国小说家,写有许多科学幻想小说,重点作品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 C: 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塞万提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依次是《红与黑》《复活》《堂•吉诃德》《双城记》。 D: 《狼和小羊》《灰姑娘》《海的女儿》分别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德国作家格林的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竞选州长》是美国杰出的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 A: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B: 强调了意识的稳定性 C: 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D: 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解析】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在认识社会产生、发展时,认为社会的产生是人主导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马克思主义在认识社会发展时,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本题所属考点-《马哲》 3.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辩证法哲理是_____。 A: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形式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关键句“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可以看出,只有D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A表述不准确。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跨媒体制作是指将近期具有一定程度经济效益的作品通过不同传播媒体制作出数种副产品而展开的商业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跨媒体制作的是_____ A: 电视剧《三国影义》改编自罗贯中的小说 B: 奥运会开幕式同时采用了动态空中焰火组图、地面LED系统等技术 C: 拍摄《黄飞鸿》系列电影 D: 《喜洋洋与灰太狼》电视剧很受欢迎,出现了同名电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不同传播媒体制作”、“数种副产品”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只涉及电视一种传播媒体,罗贯中的小说不是传播媒体;B项中没有传播媒体;C项中只有电影一种传播媒体,均不符合定义。D项中有电视、电影两种传播媒体,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原因在于_____。 A: 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 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 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 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抓住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美苏争霸的高潮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制约着全球化的进展。 6.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_____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C: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预见作用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预见、促进作用,C项正确。A项“社会意识”有科学的,有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不能一概而说其“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A错误。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并不能说明题干。属干扰项。D项与题无关。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_____。 A: 逐级行文 B: 多级行文 C: 越级行文 D: 直接行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行文方式是根据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以及公文性质、效力范围等多种因素而确定的公文发布、传递的层次与形式。按公文传递途径不同分为直接行文和间接行文;按照机关隶属关系和公文的发送、效力范围可分为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为了维护组织或专业系统中的合理分工和正常的工作秩序,防止工作上的脱节、被动或抵触,一般情况下避免越级行文。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世界最早的工厂出现于_____ A: 英国的毛纺织业 B: 英国的麻纺织业 C: 英国的棉纺织业 D: 英国的丝织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英国的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又是造炮又是造船,但在甲午战争中依然一败涂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下列部门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_____。 A: 建筑业 B: 运输邮电业 C: 农业 D: 工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査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人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11年_____。 A: 6月30日 B: 8月30日 C: 9月1日 D: 9月10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_____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三 B: 五 C: 八 D: 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某民警在一次执行公务中牺牲,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称号,并奖励奖金1万元,奖金由该民警家属代领,同时其家属还收到全国各地捐款共达10万元。对该民警家属的11万元所得应否纳税存在下列几种意见,请问哪一种是正确的?_____ A: 对11万元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B: 对11万元全部免纳个人所得税 C: 对1万元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对10万元的受赠金可减纳个人所得税 D: 对11万元减纳个人所得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了免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范围,包括: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须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所以,公安部颁发的奖金应当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第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所以,10万元的捐款经过批准后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法》 14.下列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 B: 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矛盾 C: 国家治理能力决定国家治理体系 D: 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前提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下列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体是_____ A: 特殊教育儿童 B: 少数民族儿童 C: 孤儿 D: 留学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留学生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依据的应是所在国的有关教育的相关法律。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6.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B: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C: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D: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17.沿公交线匀速走,15分/辆车追上,3分/辆迎面,两起点发车间隔相等,发车间隔_____分钟 A: 4 B: 5 C: 6 D: 8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