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二道区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考聘用劳务派遣合同制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第3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吉林长春二道区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考聘用劳务派遣合同制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下列属于政府非常设机构的是_____。 A: 国家审计署 B: 省计委 C: 国家扶贫办公室 D: 县建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国家扶贫办公室并非政府常设机构。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某县级领导向市级领导反映情况,应选用的公文种类是_____。 A: 函 B: 报告 C: 通报 D: 公告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甲乙丙丁四个班级参加植树活动,其中320棵不是甲种的,260棵不是乙种的,180棵不是丙种的,200棵不是丁种的,那么丁班种了多少棵树?_____ A: 110 B: 120 C: 145 D: 15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乙+丙+丁=320,甲+丙+丁=260,甲+乙+丁=180,甲+乙+丙=200,解得丁=120。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目前,全球人道灾难重重,包括气候变化、资源耗竭、金融危机、教育缺乏、贫困蔓延和食品不安全的问题。但是,尽管无法纠正这些问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我们尚有能力局面。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源源不断 解决 B: 凤毛麟角 改善 C: 层出不穷 应对 D: 司空见惯 搁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第一空,“凤毛麟角”意为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与句意不 符,排除B。再看第二空,“解决”、“搁置”与“局面”均搭配不当,排除A、D。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决策过程中遇到首次出现的问题,无先例可循,此类决策属于_____。 A: 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单一性决策 D: 非程序性决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_____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答案解释。解析: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能够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纲领,带领群众前进。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高速铁路网正在迅速形成。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流动和物资流动国家,过去那种“__”的产业分工格局已被打破,地区间产业分工趋向合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__迅速推进,高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自成一体 整合 B: 壁垒分明 升级 C: 各自为政 运转 D: 条块分割 扩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 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根据文意,过去的某种格局被打破才使得人力、物资流动。说明过去的这种格局是封闭、独立的。双引号的使用表示这里是反语。只有“自成一体”意义准确且情感色彩是积极的,符合要求。B项“壁垒分明”是贬义词,如果在这里使用是不用加引号的。C项“各自为政”表示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各个产业间并非不互相配合,而是不互相流通,因此排除。D项“条块分割”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与文意不符。 第二空“整合”表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通过各产业间的互相流动,产业分工趋向合理——这一行为应该是产业链的整顿协调,而非“升级/运转/扩充”。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8.下列关于肖像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法人也有肖像权 B: 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C: 使用公民的肖像,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规定进行 D: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因此,A是错误的。本题考察的是法人和自然人的概念。 这一题考查了民法中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的内容,这一部分也是民法基本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一块,考试的复习是也应多加留心。 本题所属考点-《民法》 9.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根据资源格局,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重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格局,“两横三纵”指的是_____。 A: 以黄河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线 B: 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大运河、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线 C: 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广、包昆通道为纵线 D: 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线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两横三纵”是指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线的全国城市化战略格局。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每年冬天,当向南迁徙的鸟儿飞过英国的大地时,许多爱鸟人都会在庭院里抛撒种子和燕麦,希望可以帮助鸟群获得足够的能量。但这种做法使10%的黑顶林莺改变了传统的迁徙路线,它们由从德国南部和奥地利飞往西南方向的西班牙转而飞向西北方的英国,在那里依赖爱鸟人的供养生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人的行为会影响动物的习性 B: 爱护野生动物要注意方法 C: 黑顶林莺的天性使它们改变了迁徙路线 D: 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帮助鸟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文段介绍的是英国爱鸟人抛撒食物希望帮助鸟群迁徙的做法改变了部分黑顶林鸾传统的迁徙路线,说明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的习性产生影响,A项符合题意。本题B项迷惑性比较大,文段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态度倾向,由此可排除略带否定倾向的B项,同样也可排除带有肯定倾向的D项。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 B: 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 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 D: 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及孔子应答弟子时的对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的话;《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庄子》一书非庄周一人著述,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2.“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北宋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_____。 A: 锦帛铺当街而设 B: 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 瓦舍里表演《西厢记》 D: 丝绸、瓷器用骆驼驼出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不可能出现在北宋。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社会形态是_____。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_____。 A: 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 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 认识其因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 认识其因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地重复。故B项错误。对山水看法的不同,体现了对人生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类比推理。失败一成功一功成名就_____ A: 忧愁一喜悦一喜气洋洋 B: 上岗一下岗一艰苦奋斗 C: 视线一广告一广泛宣传 D: 失业一就业一兴高采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失敗和成功是反义词,成功和功成名就同义,功成名就比成功更深一层次。忧愁和喜悦是反义词,喜悦与喜气洋洋同义,且喜气洋洋比喜悦的程度更深,因此与题干逻辑关系符合的只有A项。B项,上岗和下岗属于反义词,但是艰苦奋斗与下岗不是同义关系,排除;C项,视线和广告不互为反义词,排除;D项,失业和就业是反义关系,但是就业和兴高采烈不是同义,排除。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____。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社会关系 D: 人的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是从C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