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高频实词释义全面总结
文言文常见120 实词
1 .爱
(1)动词
①疼爱,爱护。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②喜欢,爱好。如: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③爱惜,珍惜。如: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
④同情,怜惜。如: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⑤羡慕,欣赏。如: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⑥爱戴。如: . 《李将军列传》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形容词
①可爱。如: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②吝啬,吝惜(此义项虽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如: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
晋文之事》
【推导助记】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
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等义。
【成语助记】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2 .安
(1)形容词
①安稳。如: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逸。如: 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
(2)动词
①抚慰,安抚。如: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并序》
.
②安适。如: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③养生,安身。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3)疑问代词
哪里。如: 沛公安在? 《鸿门宴》
(4)疑问副词
哪里,怎么。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推导助记】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 又用于使动义“使安” ,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 土重迁
3 .被
读音一: bèi
.
(1)名词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子。如: 一 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2)动词
遭受,遇到,蒙受。如: . 《荆轲刺秦王》
(3)介词
表被动。如: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
读音二: pī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推导助记】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 “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披”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4 .倍
(1)动词
.
②增加。如: 子为我召之,吾倍其室。 《国语 · 楚语上》
①通“背” ,背叛,违背。如: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2)副词
越发、更加。如: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量词
.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如: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
【推导助记】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 ,即“背向、背着” ,故而 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
5 .本
(1)名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如: .
②根本,基础,根源。如: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屈原列传》
.
③版本,稿本。如: 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
(2)形容词
本来的,原来的。如: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3)动词
推究,推原。如: 抑本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
【推导助记】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 ,比喻为“基础、本原”
.
③策略。如: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 ·谋攻篇》
.
④战争。如: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之义; 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为“本来、原来”
之义。
【成语助记】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6 .鄙
(1)名词
边邑。如: 越国以鄙远。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
①庸俗,浅陋。如: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轻贱。如: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推导助记】 “鄙”原义为“边邑” ,边境自然环境“鄙陋” ,故有“鄙陋”之义,“鄙 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7 .兵
.
②士兵,军队。如: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六国论》
①兵器。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推导助记】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 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 义。
【成语助记】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8 .病
(1)形容词
.
枯萎。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动词
①生病。如: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②担心,忧虑。如: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卫灵公》
【推导助记】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 “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9 .察
.
③了解,弄清楚。如: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
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
.
①精明,明智。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 · 东方朔传》
.
.
(1)动词
.
②考察,调查。如: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①观察,细看。如: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魏公子列传》
(2)形容词
②皎洁,洁净。如: .. 《渔父》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推导助记】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
“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10 .朝
读音一: cháo
(1)动词
朝见,朝拜。如: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①朝廷。如: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蜀相》
读音二: zhāo
名词,早晨。如: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推导助记】 “朝”本义为“早晨” ,读 zhāo。古代大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 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 “朝见”其使动义为“使朝见”。
【成语助记】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11 .曾
读音一: cénɡ
.
.
副词,曾经,已经,才。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忆江南》
读音二: zēnɡ
动词,通“增” ,增加。如: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推导助记】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 céng)。
【成语助记】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12 .乘
读音一: chénɡ
. 《过秦论》
.
趁着,凭借。如: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读音二: shènɡ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如: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推导助记】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上了车, 人与车相接, 故有“连接”义; 人上了车, 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 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成语助记】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13 .诚
(1)名词
诚心诚意。如: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副词
表肯定,确实,的确。如: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连词
.
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如: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推导助记】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 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成语助记】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14 .除
(1)名词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台阶,殿阶。如: .
(2)动词
①任命,授职。如: 除臣洗马。 《陈情表》
.
②清除,去掉。如: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
③修治,修整。如: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推导助记】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 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 岁月“去掉” ,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成语助记】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除暴安良
15 .辞
.
③参与,从事。如: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并序》
.
④依傍,紧挨着。如: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
(1)名词
.
①诉讼的供词。如: 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 ·秋官 · 乡士》
.
②借口,托辞。如: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左传 ·僖公十年》
③古代的一种文体。如: 《归去来兮辞 并序》。
.
④言辞,文辞。如: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报任安书》
(2)动词
①告别,辞别。如: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并序》
.
②推辞,不接受。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③计较。如: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推导助记】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 ,二是“不受” 。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 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 ,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 辞”)。
【成语助记】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16 .从
读音一: cónɡ
(1)动词
.
②顺从,听从。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跟随。如: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2)介词
由, 自。如: 从小丘西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