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小学儿童心理学》是小学教育的专业课,围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精神和要求编写,旨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理论,吸收国内外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能结合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充分结合起来2.教学目的和要求目标1. 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理论目标2.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目标3. 能熟练掌握小学儿童认知、品德、情绪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各方面的发展,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目标4. 能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对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对常见的小学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矫正目标5. 掌握小学儿童常用的学习策略及小学儿童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原则、方法与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第四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智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五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六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七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八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九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第十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学习策略。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对于书中拓展资料部分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媒体(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1.文字教材:《小学儿童心理学》,黄俊官任本书主编2.网上课堂:新思课堂数字教材、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二)教学环节1.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62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章节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20第二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20第三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20第四章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84第五章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42第六章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42第七章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42第八章小学儿童气质的发展42第九章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42第十章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62第十一章小学儿童学习策略42总课时(62)44182.教学研讨为保证《小学儿童心理学》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
3.集中每两周一次集中面授,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数的50%4.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至少两次书面作业、一次模拟实训作业,教师应认真批阅与指导,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期末考试一定比例的分数(50%)5.考试考试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内容应覆盖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合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