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导学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阶八步”自主学案 班级 姓名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 声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订正与笔记 课前·自主预学 【资料检索】 1. 关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有: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2. 关于作者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之所以用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3. 写作背景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14年2月27日,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八十周年,在第四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新闻评论。 【语言积累】 4.先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再将列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4页 祭祀( ) 国殇( ) 缅( )怀 振聋发聩( ) 辱没( ) 杀戮( ) 警惕( ) 惨绝人寰( ) 初zhōng( ) 抵lài( ) wàng( )图 cāng( )海桑田 yì( )语 dùn( )形 míng( )记 zhāng( )显 dào( )念 cuàn( )改 恐bù( ) pángbó( ) 5.先查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再选出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涨潮时,无数浪花飞溅,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振聋发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日本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与笔记 C.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地存在。 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再次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警钟长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6.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后填空。 本文开篇第一段,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新闻事件,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心观点。 接着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闻事件,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同时揭露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丑恶行径。 最后,突出南京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中国矢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疑难提出】 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交流研讨 【文本品析】 1. 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是叙议结合,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评论,阐述观点。请在文中划出陈述新闻事实的句子,说说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态度鲜明、针对性强,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再找找文中还有别的语句有这些效果吗? (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订正与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法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比鲜明。试列举文中的对比,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4.新闻报道(消息)和新闻评论各有特点,却又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试说说你对这一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学以致用 【类文阅读】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很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订正与笔记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