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区级公开课《三峡》教案(定稿)

举报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三阶八步”自主学案(教师授课版) 班级 姓名 10.三峡 郦道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导学案、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课堂活动设计 学案及答案 预学展示 1. 语言导入,揭示课题。 2. 简介作者,及《水经注》。 3. 欣赏三峡的美丽风光。感受三峡的美。 4.学生展示“自主预学”中的注音与写字,集体订正。 5.试着在课本上用“/”划出句中停顿。提示:四字句,通常两字一停。 6.齐读朗读。 7.学生展示“自主预学”中的文言词汇的意思,集体订正。学生提出其它不懂的词语,老师答疑。 8. 指名学生尝试翻译全文(用一人一句开火车的形式),教师相机纠正。特别关注文中“分承”“并提”的句式。 9. 学生自主订正“自主预学”第5题的句子翻译。 10.分别概括每小节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资料检索】 1. 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_北魏_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 《水经注》是作者为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水经》所作的注。作者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2. 关于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语言积累】 3. 先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再将列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略无阙(quē)处 沿溯(sù)阻绝 绝(yǎn) 飞漱(shù)其间 属(zhǔ)引凄异 高猿长啸(xiào) 重岩叠zhàng(嶂) 不见xī(曦)月 夏水xiāng(襄)陵 乘奔yù(御)风 素tuān(湍)绿潭 林寒jiàn(涧)肃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通 假 字:略无阙处( 同“缺”,空缺。 ) 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 阻绝( 断 ) 绝巘( 极,极高 ) 哀转久绝( 停止 ) 古今异义:虽乘奔御风( 即使 ) 良多趣味( 很 ) 空谷传响 ( 回声 ) 春冬之时( 季节 ) 词类活用:乘奔御风(奔驰的快马) 回清倒影(清波 ) 晴初霜旦( 降霜 ) 空谷传响(在空旷的山谷中 ) 其它重要词语: 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或王命急宣(倘若 ) 素湍绿潭( 白色的 ) 飞漱其间( 冲荡 ) 属引凄异(连接)( 延长 ) 故渔者歌曰( 所以 ) 5.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在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内容感知】 6. 本文先通过对三峡的 山 的描写来总写三峡的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依次写出三峡在 夏 、 春冬 和 秋 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疑难提出】 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堂活动设计 学案及答案 课堂研讨 1.细读课文,概括每小节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并体会文字中所体现出的三峡之美,先批注在书上,再交流。 2.作者又是怎样表现三峡的这些美的?试找出文中所用的写作技巧,先批注在书上,再讨论交流。 3.赏析语言。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提示:从句式和用词等方面来说。 4.本文是如何安排景物描写的顺序的?为什么要先写山?写水是以四季为序的吗?小组讨论后交流归纳。 5.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尝试朗读重点句子,读出这种情感。 【文本品析】 1. 朗读课文,咬文嚼字,体会文中描写了山水四季怎样的美?先批注在课本上,再总结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之美;夏水,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之美;春冬之时,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之美;三峡之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之美。 2. 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特点的?试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①侧面烘托。以“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烘托山之高峻,以“朝发白帝,暮至江陵”烘托夏水迅猛。 ②动静结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影”描写“绿潭”的静态。 ③融情入景。描写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并以凄凉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3. 全文寥寥一百五十余字,然而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却被作者尽收笔底,这与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请你研读课文,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1)本文具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来朗朗上口。 (2)用语凝练生动,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并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如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用语简练还体现在善用点染之法,如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问题探究】 4.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从山写起。另一方面,先写山的高峻挺拔,为下文写水的水势作了铺垫。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而春冬之时的水势较为平缓,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 5. 仔细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哪些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三峡渔民悲苦生活的同情。 课后任务 完成“类文阅读”与“片段仿写”。 【类文阅读】 参考答案 1.D 2.C 3.(1)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形象十分清晰 (2)因为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4.湍急 纡回 侧面 6.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因为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片段仿写】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为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提示: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一般思路是:欢迎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总结语。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峡》(教师授课版) 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