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劳动教育活动13《玩转巧妙万花筒》第一课时教案(定稿)

举报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玩转巧妙万花筒》 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了解万花筒的折射原理。 2.了解制作万花筒的步骤。 3.尝试制作万花筒。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有敏锐捕捉变化的能力。万花筒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激发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制作中,感受折射的原理。 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展现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激发兴趣后,简单介绍一下万花筒的历史,让孩子惊叹小小万花筒竟然已经有这么久的历史。在两次兴趣激发后,开始展示如何制作万花筒,并且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尝试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折射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 (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理解靠双手可以创造千变万化的世界。 2.通过双手操作,可以制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1.能够准确测量尺寸。 2.能够用胶带粘贴。 3.用剪刀剪成不同的形状。 (三)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 1.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的多彩世界。 2.通过劳动增长智慧,在劳动中发现。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1.学会观察,善于发现。 2.动手尝试,克服困难。 3.大胆创新,反复比较。 4.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善于观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窍门。 (二) 教学难点: 正确地将三块镜片粘贴成三角空心体,并贴合圆筒的尺寸。 五、教学策略 分解步骤,预设难点,教给技巧。 六、 课时分配 两课时, 各10分钟 七、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 1.出示万花筒呈现的不同的丰富的图案,激发对制作万花筒的兴趣。 2.通过万花筒图形的变化,激发对反射原理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淬炼操作 1.指导动手准备材料。 2.学习测量和剪切,制作镜片。 3.将主要材料粘贴成所需形状,制作镜筒。 4.用透明塑料片制作筒底。 (三)项目实践 尝试按照刚才的步骤制作万花筒的筒身和筒底。 (四)反思交流 1.成功的秘诀。 2.失败的根源。 3.改进的方法。 4.需要帮助的地方。 (五)榜样激励 展示成功作品。 八、教学反思 万花筒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玩具,简单的旋转,制造出万千的变化,吸引玩者不断探索。而且其所需材料简单,甚至可以废物利用,又渗透了环保意识,其中还包含物理小知识,可谓一玩多得。 但是对于二年级小朋友制作这个玩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三棱镜的制作和与圆筒的匹配契合。孩子们的肌肉还在发育之中,这些手工过程需要眼、脑、手的协调,尤其是厚卡纸卷成一个圆圆的筒,还要让三棱镜恰好装进去,这对于他们是个挑战。可以提示他们用纸巾筒或者保鲜膜等的芯替代,降低难度,让他们更容易感受成功的喜悦。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巧手剪出美窗花》 (第2课时) 学校:福田区天健小学 姓名:张锐 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剪碎彩纸,填充。 2.美化万花筒外观。 3.了解万花筒的原理及运用。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这节课不仅仅要动手,更重要的是将各个步骤组合,只有组合顺利,才能最终看到变化的图案。所以,这里要让孩子们反复尝试。 二、教学设计思路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看看手中的筒身,完成筒底和填充的任务,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丰富外观,或者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万花筒。 三、 教学目标 (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明确劳动中,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 2.敢于接受挑战,平静接受挫折。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1.贴合筒口剪出相应大小的塑料片。 2.能剪出小纸屑。 3.设计优美的外观。 (三)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 1.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能面对挫折,勇于挑战。 2.感受劳动带来的万千变化的世界。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1.眼、脑、手一起协调工作。 2.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接受挑战。 3.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反复钻研。 4.善于观察,发现科学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筒身和筒底大小的吻合,成功制作成一个完整的万花筒。 (三) 教学难点: 筒底的安装。 五、 教学策略 分解步骤,预设可能出现的状况,给出对应解决策略。 六、 课时分配 两课时,各 10分钟 七、 教学过程 (一) 讲解说明。 1.回顾上节课制作筒身和筒底的过程。 2.讲解这一节课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方法。 3.通过旋转万花筒,制造出变幻的图案,感受反射的原理。 4.思考反射原理还会用在哪些方面。 5.引申万花筒所包含的寓意。 (二)淬炼操作。 1. 剪碎彩纸,放入透明塑料片隔出的空间,再用另一块塑料片封闭。 2.随心所欲,设计外观。 3.旋转万花筒,感受变幻的魅力。 4.了解反射原理及运用。 5.观察万花筒的图案规律。 (三)项目实践。 尝试按步骤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万花筒。 (四)反思交流。 1.成功的秘诀。 2.失败的根源。 3.改进的方法。 4.需要帮助的地方。 (五)榜样激励 。 1.评选本课小巧手:小小巧手,最佳创意,最佳美工 2.评选最漂亮的万花筒。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也有一定难度,各部件的拼装。但是因为距离完成作品只有一步之遥,期待的兴奋之情会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完成这一步骤。当万花筒制作完成,孩子们看到由自己之手打造的变幻的图案时,其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在兴奋之余,引导孩子们认识反射现象,并且延申至“生活万花筒”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