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招考26名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7]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招考26名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_____。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革命 C: 恢复国民经济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_____。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言论自由 C: 出版自由 D: 休息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D项属于社会经济权利。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粘接成一条长61厘米的纸条,如果每个接头处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张纸条长( )厘米。_____ A: 7 B: 6.9 C: 6.1 D: 7.1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A 考点 趣味数学问题 解析 设每张纸条长a厘米,每个接头重叠1厘米,则10张纸条共有9个接头,即9厘米,列出方程为10a-9=61,解得方程为a=7厘米,故正确答案为A。 4.“863计划”是_____而设立的。 A: 为了提高我国的高技术水平 B: 为了提高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 C: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D: 为了解决目前频繁爆发的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1986年11月我国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膽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决定公文的格式是_____所规定的,党政机关制发公文必须按照这种统一规范行文,不得违背。 A: 法律 B: 宪法 C: 法规性文件 D: 党中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国家机关制发公文,必须按照这种统一的规范格式行文,不得违背。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下面6个句子(段落)的最佳顺序是_____。 ①所有这些观念都已成为习惯势力 ②你是应该准时赴约合适呢?还是早到或迟到一会儿好? ③然而,奉行这种毫无根据的偏见会有损你的职业形象 ④有许多的意义是由你通过赴约的时间表现出来的 ⑤你要制定一条新的规则:准时到场,不使自己陷入习惯势力的泥沼之中 ⑥一般认为,若早到,表明你从属于对方;若迟到,则显示你的地位。如果你准时赴约,那你就过于刻板了 A: ②③④⑤⑥①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⑤④⑥①③② D: ④①②③⑥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分析可知,①句的“这些观念”和③句中的“这种毫无根据的偏见”均指的是⑥句中的“一般认为”后内容,故①、③应在⑥句之后,排除A、D。⑤句“你要制定一条新的规则”作为总结性的内容,不适合放在段首引出话题,排除C。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 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_____ A: 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 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 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考查词语理解类词句理解题。 “观象”:观测天象;“授时”:确定时间。在不理解这四个字的直接意思的情况下,可联系上下文。根据文中“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可知,古代人民观察天象来确定季节。因此C选项正确。 文段中没有支持A项观点的描述,而且授时是确定时间的意思,不是安排时间;B项“从事农耕”只是论证“观象授时”举的一个例子;D项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8.所有的公文中,_____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A: 决定 B: 命令 C: 规定 D: 决议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命令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9.炎热的夏天,蜻蜓经常贴着水面飞行,尾部不时触到水里,溅起朵朵水花,这就是“蜻蜓点水”,对此正确的解释是_____ A: 蜻蜓为了降温 B: 蜻蜓在戏水玩耍 C: 蜻蜓在水中产卵 D: 蜻蜓在水中找食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卵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 10.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延续有效期申请,在_____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A: 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 B: 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 C: 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 D: 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10日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许可法》第50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所以应该选择C。 11.下列不是转移支付的是_____。 A: 失业救济金 B: 困难家庭补贴 C: 工厂发给工人的奖金 D: 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据此可知,C项不属于转移支付。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 12.互联网是一个几乎没有门檻的公共平台,除了“大虾”混迹其间,还有被称为网络“菜鸟”的海量新网民,当他们抱着好奇心理泛舟这块陌生而_____的领域,尽情地享受新鲜刺激时,并不知道网络是一个_____的巨大江湖。 A: 奇妙 鱼龙混杂 B: 神奇 鱼龙混杂 C: 奇妙 鱼目混珠 D: 神奇 鱼目混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这里说的是网民,据此可首先排除C、D。“神奇”与“奇妙”相比,“神奇”的程度更重,更能突出新网民对网络的新奇感受。所以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摄影家王先生拿着照相机准备为前方—排五栋精致的小楼拍照,,每栋楼房之间隔着一条人行道。红楼和紫楼之间隔着四条人行道,蓝楼和红楼隔着两条人行道,并且蓝楼在红楼的右边,黄楼和紫楼之间隔着三条人行道,并且黄楼在紫楼的左边。五栋楼中还有一栋是白楼。 据此,可以推出:_____ A: 黄楼在白楼和紫楼之间 B: 黄楼在白楼和蓝楼之间 C: 白楼在蓝楼和紫楼之间 D: 白楼在黄楼和蓝楼之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并列的5栋楼中间隔着4条人行道。因为红楼和紫楼之间隔着4条人行道,则红楼和紫楼分别在最外边;又蓝楼和红楼隔着2条人行道,则蓝楼只能在中间位置,且蓝楼在红楼的右边,则红楼在最左边,紫楼在最右边,进而由黄楼和紫楼之间隔着3条人行道可推出黄搂和白楼的位置。综上,5栋楼从左到右的位置依次为:红楼、黄楼、蓝楼、白楼、紫楼。故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认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的是_____。 A: 约翰.科特 B: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 C: 斯蒂芬.罗宾斯 D: 约翰.纽斯特罗姆和基斯.戴维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题干的说法是约翰•纽斯特罗姆和基斯.戴维斯的观点。约翰.科特指出.领导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有助于引导和动员人们的行为和(或)思想的过程;一是指处于正式领导职位的一群人.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斯蒂芬•罗宾斯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中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朋友具备较高的_____ A: 视觉‐空间智力 B: 人际智力 C: 语言智力 D: 音乐智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本题所属考点-能力 16.关于量刑情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B: 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 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D: 减轻处罚也可以判处法定最低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对从重、减轻处罚的理解。 命题人选择几个考生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考查。 本题对正确理解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是有价值的。 对于从重处罚,首先要掌握的是: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从重、从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加重、减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外判处刑罚。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并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其次.从重处罚是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并不一定是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因为每个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千差万别,对有些人的犯罪可能必须判处中线以上的刑罚才算“从重处罚”,对有些人在中线以下判处可能就是“从重处罚”了。既然在“从重处罚”时还可能在中线以下判处刑罚,从重处罚当然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了。所以,选项C正确。 减轻处罚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而且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法定最低刑是从轻处罚的底线。如何正确量刑已经成为高频考点。大家要掌握从重、从轻、加重、减轻如何适用。尤其要改变一个错误观念:从轻、从重量刑一定要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从轻、从重可以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也可以在中线以下判处,关键看行为人本身的犯罪严重程度。《刑法》第62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刑法》第63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