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中华大地广袤无边,山河美景雄浑壮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_ (jìng)折腰,写下诗文赞颂祖国大好河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旖旎风光,恍若仙境;“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洞庭湖宽阔无边,浩浩汤汤;“野芳发而幽香”,春日里百花齐放令人眼花 (liáo)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里冰天雪地使人精神振奋。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恍( ) 汤(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jìng ( ) liáo ( ) 2.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文句。(共8分) 山水之美,古来共赏。洞庭月夜,范仲淹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1), (2) (《岳阳楼记》);琅琊山上,欧阳修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3) , (4) (《醉翁亭记》) 身处逆境之中,李白仍怀有 (5) , (6) (《行路难》)的自信乐观,积极进取;与亲人分离多年的苏轼则是通过 (7) , (8) (《水调歌头》)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一轮圆月,千里共赏。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艾青是“土地的歌者”。选取艾青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两个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成长为一名英雄。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可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秋末年,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 。 。 。 。 。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隐寓于对历史事实的正面论述中。 ①反对“巧言”“利口” ②教导弟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甚至当着弟子的面提出“余欲无言” ④编写《春秋》,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的笔法,“寓褒贬,别善恶” ⑤对待不同观点的人,只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⑤③ D.④⑤①③② 5.九一班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9分) (1)班级将围绕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同学们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分) 活动一:举行“君子自强不息”讲故事比赛。 活动二:开展“学生当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2)古往今来中国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请选取一个对你影响较大的人物,谈谈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3分) (3)班级举行了以“学生当自强不息”为话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4分)(8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因为儿子在前线 ①李叔叔是城里医院的一名医生。他的爸爸是养鸡场的一个工人,村里人都叫他老李头。 ②这个新年由于疫情的暴发,老李一家都没能团聚。 ③李叔叔在疫情暴发伊始,就主动请缨,加入了援鄂医疗的队伍,跟老李头匆匆通了电话,就急急忙忙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往了前线。 ④老李头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每当昏昏沉沉进入睡眠的时候,耳畔儿子的声音,就缥缈却又坚定地在脑中响起:“国家需要我,我必然是要到那地方去的。” ⑤这是儿子去往前线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⑥后来疫情就全面暴发了,村子与村子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夹板,这边的人走不过去,那头的人也进不来。以前坐在门前唠嗑的人,被纷纷通知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必要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出门、出村的。村里的大喇叭平时都放些音乐,如今却是一遍遍放着村主任的讲话:“特殊时期大家都不要乱走!都好好待在家里。你去别人家里,别人也不欢迎你。你说你去了干啥,尽给自己添 ⑦村子如今只有一个出口了。虽没有精致的保安亭,但村委还是尽其所能搭了个小帐篷,两张小桌子往那一放,好歹也是设备齐全的模样。老李头家里已经实在揭不开锅了,决心今天出村,去小卖部买点米。前几天跟儿子通话,老李头知道要戴口罩少出门尽量不与人接触。儿子在电话里嘱咐了一大堆,老李头一字不落,全记在家里的日历上,一出门就能看到。自从儿子上了前线,不是天天能通电话,所以老李头听得格外仔细,生怕漏掉了什么。 ⑧远远的,老李头就看到志愿者红色的三角袖章,阳光下,红得像一团火。 ⑨渐渐走近,老李头清楚看见那志愿者们全副武装,进村的人可都一个不落测了体温,消杀现场,隔离观察点,拿着的大喇叭不停宣讲防控知识……老李头看新闻的时候,听到主持人这样说的,他们的努力,筑起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铜墙铁壁,为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⑩因为儿子也在前线,所以这些话,老李头记得格外清楚。老李头觉得自己的儿子也是“最美逆行者”,连着好久都睡得自豪而踏实。那时人们和疫情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死亡率,感染率,都在不断上升。 ⑪老李头开始担心害怕,儿子已经五天没打来电话了。新闻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医护人员的感 染数字也在不断攀升,老李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年非典,就没经历过这样的事。 ⑫村里唯一进出口的关卡也查得越发严格,志愿者给每家每户都发了出入令和通行证,严防感染。这天,老李头很早就起床了,在厨房坐了好一会,七点就戴上口罩出门了。 ⑬家里的空调坏了好久了,还没有等到儿子回来修。老李头的老伴儿起来的时候,同往常一样哆嗦了一下,才适应了外头渗入的丝丝寒意。她径直来到厨房。厨房还是留着点余温,锅里的水还冒着热气,桌上是李家每天都要吃的鸡蛋。老伴儿在厨房坐了一会,很快就暖和起来了。老李头还是不见踪影。临近八点,老李头拿着个空锅回来了。没等老伴儿问,老李头就主动说了:“我们儿子在前线,都不容易啊,我上次出门看到坐在门口的志愿者,跟咱儿子年纪差不多大,往那一坐就是一天,也同样辛苦……” 4老李头放下空锅,声音却不知怎么的颤抖起来:“咱们儿子都很久没打电话了,也不知道那儿情况怎么样了。今天早上,我给那隔离点的志愿者们送去了一锅热的煮鸡蛋。就希望咱对其他孩子好一些,别人也能对咱家孩子好一些……” ⑮老伴儿蹲下来,捂住了眼睛。 ⑯疫情一天天好转了,治愈率不断上升,援助其他地区的医疗队一批一批地凯旋。村口的关卡一点一点拆除,外面的路又重新与村子连接起来。空气也是,蓝天也是。天气也一天天回暖,春天就要来了。 ⑰那天老李头像往常一样早起,坐在餐桌前剥着鸡蛋,边剥边和老伴儿说,“这批鸡蛋是新鸡蛋,虽然比老鸡蛋要小,但是口感绝对不差……”老李头没有听到老伴儿的回应,只是听到了她的一声哽咽。 ⑱老李头朝着门的方向转身,听到一道熟悉的声线:“爸……” ⑲老李头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作者:陈薛如意。有删改) 7.文章第④段写道“耳畔儿子的声音,就缥缈却又坚定地在脑中响起”,既“缥缈”又“坚定”,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4分) 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⑯段画线的句子“天气也一天天回暖,春天就要来了”的理解。(3分) 9.学习完本文,同学们对本文的主人公产生了不同看法,有同学认为本文主人是以李叔叔为代表的抗疫者,有同学认为主人公是以老李头为代表的抗疫者家属,有同学认为二者皆是主人公。你认同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5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共12分) 勇者不惧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剪,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⑤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 ⑥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作者河南博爱沈壮海;刘水静。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由神话传说开篇,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出辩证思维。 C.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土,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文章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 E.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