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 名师教学课件PPT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 语文语文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宋宋 苏苏 轼轼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了诗人游玩的地方。题题书写、题写书写、题写西林西林西林寺西林寺壁壁墙壁墙壁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字子瞻,),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竹石图卷等传世。初读古诗初读古诗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宋宋 苏苏 轼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shsh yuyu n n古诗诵读古诗诵读划分朗读节奏,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划分朗读节奏,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宋宋 苏苏 轼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深入感悟深入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1.1.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2.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横横岭岭侧侧峰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远、近的角度远、近的角度远看远看近看近看 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用“之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是因为”这样的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目”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为身在此山中。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的原因是“身在身在此山中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庐山真面目山真面目”呢?呢?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庐山真面目面目”。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