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15-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专题15 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高频考点网络构建网络构建主干速记主干速记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实践实践与认识与认识高频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高频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专题综合练专题综合练1 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实践与认识实践与认识真题回顾1.(2015重庆高考)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B.C.D.解解析析琴乐感发自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人为联系,说法错误,排除;琴音是相同,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具有主体差异性,因而情感体验也有所不同,否认了主体差异性,应排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答案答案D2.(2014大纲全国卷改编)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C.D.解解析析观点错误。气象员通过试验验证了谚语的真伪并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体现了。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目的,与材料无关。答案答案C3.(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解解析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答出原理内容,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从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及应用两个角度分析。答答案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4.真题易错选项排查(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013安徽高考,4)()提示提示错误。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2014江苏高考,27B)()提示提示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3)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2015海南高考,17)()提提示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命题角度一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命题角度一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命题角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命题角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命题角度一命题角度一解题必备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5)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该技术将减少癌症治疗费用,工业奶酪制造者、农民也将因此获取更高利润。这体现了()科技进步实现了事物的辩证否定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践水平决定了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A.B.C.D.对点模拟解解析析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该技术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这体现了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确;说法存在问题,辨证否定推动着科技进步;说法错误,自在事物联系的本身就是客观性。答案答案B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作为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会在2015年适当时候择机推出。材料表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解析析“随着条件的基本成熟择机推出”体现了社会历史性,D符合题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是实践活动不是真理的发展过程,故不选B、C;材料未反映A观点;故答案选D。答案答案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命题角度二命题角度二解题必备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3.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最终都来源于实践,是人类实践的产物。(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实践不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热点热点模拟模拟适应新形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形势认识新常态3.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换挡降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8%的中高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4%。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彼此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由于主体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A.B.C.D.解解析析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说明受到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差异性,正确;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是对真理的错误认识。答案答案B4.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论断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特征。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解解析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需要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以及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答答案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战略判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判断到系统阐述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新常态是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新常态从初步判断到系统阐述,表明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1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题回顾1.(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B.C.D.解解析析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错误,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该地在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体现了。错误,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答案答案D2.(2015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解解析析考查范围是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考点指向: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中侧重考查认识主体的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的不同,认识不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