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规划 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公司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 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 三、 必要性分析 5 四、 中国企业文化精髓 6 五、 中国民族文化特征 15 六、 CS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9 七、 顾客满意度调查与评估 23 八、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 27 九、 跨文化管理 29 十、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 35 十一、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54 十二、 公司简介 64 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 65 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 67 SWOT分析说明 69 (一)优势分析(S) 69 1、自主研发优势 69 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0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南昌正处在打造核心增长极成型的关键期、率先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建城市品牌的突破期、法治南昌建设的深化期,工业文明建设尚在爬坡过坎,城市文明建设尚还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尚处起步示范,这一时代特征,决定了我们面临的机遇是更为有利的历史性机遇,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更为严峻的全面性挑战。 二、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行业发展空间提升。 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风力发电、节能电机等低碳经济领域均是稀土永磁材料下游应用领域,2019年,发改委和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制造、风力发电装备制造、节能电机制造等稀土永磁材料应用领域列入目录,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出台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壮大相关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稀土永磁材料在上述领域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行业发展空间提升。 2、下游产品需求更加多元化 在消费电子领域,品牌厂商为了满足下游消费者的需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VR/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市场规模也快速扩张,对永磁材料的需求亦呈多元化趋势。在其他领域,如新能源汽车领域、节能家电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拓展,新功能、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对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的需求也将更加多元化。 3、下游需求促进行业技术、工艺不断进步 稀土永磁材料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风力发电、工业电机等均处于高速发展期,且随着科技进步,如工业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也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提高,且对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质量及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产品性能 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为了满足下游不断提高的要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行业技术、工艺不断进步。钕铁硼磁性材料的最大磁能积、内禀矫顽力、剩磁等关键性能指标不断实现突破。部分厂商单类产品中最高内禀矫顽力与最大磁能积数值之和已超过80,提高了材料性能的上限。 (2)提升产品质量 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为了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一致性、可靠性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断升级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研究、运用新的工艺,如晶粒细化技术,能使晶粒更加均匀、细小,有利于铸造及随后的塑性加工。通过设备和工艺的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3)降低产品成本 部分厂商在生产工艺上实现突破,晶界调控、晶界扩散等技术不断完善,能有效降低重稀土使用量。此外,促进高丰度、低成本稀土元素(如镧、铈)在稀土永磁材料中的应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中国企业文化精髓 中国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西方国家相比是较短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到了清王朝的,晚期,商品经济才有了一定发展。如果从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开始至今,中国企业的历史只有130多年时间。由于新中国成立前,民族资本企业历经磨难,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又长期政企不分,市场发育不全,因此现代企业形式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证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五百美元到一两千美元,往往是一国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文化、道德、心理受到高强度冲击的时期。从总体来讲,中国刚刚跨越这个时期,企业文化冲突现象还大量存在,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但是,中国企业长期的文化积淀,以及在民族文化、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伦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新文化,呈现出一些与日、美及欧洲各国不同的特点。 (一)爱国报国、服务社会的理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史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的民族魂,它激励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为保卫祖国,变革图强、追求社会进步而献身。爱国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民族情结,中国企业的发展始终同中华民族经济的振兴、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在创办、经营企业过程中,大都怀有“富国图强”、“实业救国”和“服务社会”的思想。他们在同帝国主义及外国垄断资本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著名民族企业家刘鸿生的倡导下,实行国产火柴企业合并,成立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抵制瑞典和日本火柴的倾销,保护民族工业,体现了强烈的自强自立和爱国精神。近代知名企业家范旭东和侯德榜创办、经营的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早在1935年就公布了这个集团的四大基本信念:“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莫大光荣。”1925年创办于重庆的民生实业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展生产、富强国家”为准则,主张对内“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橡胶大王陈嘉庚先生更明确地提出“争为国家、为社会尽义务”。宋棐卿1931年在天津倡建的东亚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刻意以实业救国,强化现代经营手段。其在1932年出台的《东亚铭》共分九部分,包括主义、公司之主义、做事、为人、人格、尽责、功绩、过失和耶稣圣训。 这些爱国报国、服务社会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企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长期接受党的优良传统的熏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企业中,员工忘我工作,勇于奉献,力争多为社会做贡献。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或更多)工作量的“生产标兵”大量涌现;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劳动英雄”成为人们自觉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大庆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其他企业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当中国进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后,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国家为重,讲究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传统,仍然成为中国众多企业的最高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化浪潮,无数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产业报国,保护民族品牌,争创国际名牌。海尔等企业明确提出了“敬业报国”、“产业报国”的创名牌理念。 (二)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发愤图强、永不服输的民族,这一点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民族资本企业创业之初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在寻求实业救国的创业道路上,一开始就形成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靠着这种精神,不少民族资本企业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近代知名企业家范旭东和侯德榜在事业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抱定信念,经过八九年的努力,终于掌握了被国外垄断的制碱工艺,在1937年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企业里表现得尤为充分,成为中国很多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法宝。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中国工人阶级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怕苦,不怕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胜利的凯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种源于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和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拼搏精神,在中国企业得到普遍弘扬,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在企业中形成了争创一流,争为国家做贡献的良好风尚。至今,这种企业文化在众多企业中仍然得到继承。如辽宁朝阳重型机器厂鼓励员工争行业,第一,争全国第一,倡导“唯旗是夺”的最佳精神;三一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自从创业,那一天起,就立志“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并以“自强不息,产业报国”作为企业精神。 在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企业文化中,还包含着精打细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勤俭办一切事情”自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北京墨水厂提倡的“一厘钱精神”。1962年,北京墨水厂员工“从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人手,开展了一个节约生产费用的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效益。这种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精神很快得到传播。北京制药二厂从利用“一分钟”做起,开展了创财富竞赛。北京火柴厂提出“为减少一根废支而奋斗”的口号,取得显著,效果。也有很多企业提出节约一滴水、一寸布、一度电、一颗螺丝钉,这些都很好地再现了中国企业的这种优良传统。 (三)严细认真、重视质量和诚信的传统 严细认真、重视质量和诚信的传统,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中,表现为比较重视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对产品质量有严格和详细的标准,对顾客认真负责等方面。突出者当首推创建于1931年的东亚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非常重视严格管理,厂方制定的“厂规”及单项规则、制度、工友须知就有28种503条。为了培养员工,公司制定了《东亚铭》12条,让员工天天背诵,并且据此编写了大量讲义。1941年出版了《精神训育稿》17种,《规则训练稿》16种,《工友训练讲义》59种,后来又把这些汇编成册,形成《东亚精神》,以此对员工进行训育。靠着这种严格的管理,公司不仅业务发达,产品质量高,盈利也是丰厚的,剩余价值率一般年份都保持在400%以上,这在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中是少有的。1918年创办于上海的永安公司是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它实行严格管理,恪守顾客至上的准则。为了实现对顾客的高质量服,务,企业专门定有“服务规章”和员工业务考试制度,并把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工资奖励结合起来,以“夜工钱”、“生意奖金”、“升工工资”和“年货”等形式,鼓励员工努力为顾客提供高质量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管是老字号企业还是新企业,继续传承严细认真、重视质量的优良传统,并把它逐渐升华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境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纺织行业出现的“郝建秀工作法”.(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裔式娟小组”(上海国棉二厂)和“赵梦桃小组”(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等经验都是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人民高度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同仁堂,生产管理严格,用料讲究,精心研制,质量好、疗效高,直到今天,这种严细精神依然光彩夺目。中国医药行业中有名的杭州胡庆余堂以“戒欺”为企业宗旨。华北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