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 4. 乡愁-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3.乡愁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海峡(xiá) 相机调控(xiàng) 锐不可当(dāng) B.卖弄(nong) 坟墓(fén) 外溢效应(yì) 一气呵成(hē) C.栅栏(zhà) 哺育(fǔ) 重足而立(chóng) 心无旁骛(wù) D.骸骨(hái) 一枚(méi) 给水系统(jǐ) 参差不齐(cē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朝鲜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B.汶川地震,举世同悲,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C.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迷信的土壤并没铲除殆尽。 D.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滞销的高价手机,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4.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清冷的月光/在诉说思乡的离愁 C.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5.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6.下列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部票船票、坟墓、海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感情。 B.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相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反衬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 D.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形式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 7.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简要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2).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3).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 (4).试分析“一瓢”“一掌”“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愁的味道 宋光茂 ①年轻时,一味贪恋外面的世界,不懂得乡愁,品不到乡愁的味道。及至上了些年纪,乡愁在心田里萌芽了,乡愁的味道愈益散发开来。年纪越长,乡愁的味道越浓烈起来,钻到你骨子里,附到你的肺腑上,融入你的血脉里。 ②我试图用酸甜苦辣,或者它们的某种混合的味道,来述说乡愁,但又觉得无一恰切。或许乡愁的味道压根儿就不是生理的感受。每当有家乡的人来,我最希望他带来一桶家乡的泉水。我是思恋家乡泉水沁人心脾的清爽和浅浅的甘甜吗?不是。母亲在世时,一见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趴在水桶边“咕咚咕咚”地喝个够,一年春夏秋三季皆如此,一直喝到八十多岁高龄。泉水寄托着我思念的味道啊! ③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泉边玩耍。那深约一米的长方池是用巨石垒成,泉水从泉眼里不动声响地翻涌出来,又从巨石间的缝隙里挤出去,在巨石下面冲出一方水湾,而后流出水湾,汇入村前的那条小河。每到夏季麦收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把麦秸一截一截地插起来,连到一人多长,把一端放到泉池里,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泉水的甘洌和着麦秸的清香,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们个个都定在了那块巨石上,微微眯上了眼睛,享受着,如同婴儿吸吮着妈乳汁,一直吸到肚子撑了才回过神来。家乡的泉水里带着多少童年幸福的味道啊! ④等到上了初中,泉水的童趣已被学业的压力覆盖了,但我每天仍然离不了泉水的浸润。村里没有初中,每天清晨我和同学们经过泉边,翻过一座山梁,到三四里外的邻村上学。一早起来,我们从不在家里洗手洗脸,而是来到泉边,蹲在泉池边上,用手捧住哗哗的泉水泼在脸上,顿觉清醒,如同补上了睡眠的不足。古人说“糊涂脸水聪明枕”,用我家乡的泉水洗脸却不然,它立时让人清醒。 ⑤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的起点就浸泡在那池泉水中。冬季的清晨,泉池上总是罩着一层水雾。我在泉水湾边洗脸,用手轻轻拨弄着水雾,能感觉到泉水的温度,掬两捧冲到脸上,脸上暖暖的。那时候,身上也不带手巾,甩甩双手,往脸上抹一把,就赶路了,脸也从没皴过。这也不知是泉水的缘故,还是年轻的缘故。 ⑥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祖上正是看中了这一池泉水,才从山西迁徙落根于此,并将此地命名为“釜泉”,意即泉水像开了锅般翻涌的地方。祖上为农,竟也有这般文化,初念及此事,甚感惊叹。 ⑦如今,泉水仍在日夜不歇地翻涌,但自父母双逝后,我就少了很多回故乡的机会,已经许久不曾品赏家乡泉水的味道了。 (有删改) (1).请用简练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所写的四件事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加粗词“吸吮”有何表达效果?) ②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选文采用“明线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简要说明,并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线: 暗线: 好处: (4).文章的标题能改成“乡愁”吗?为什么?文章结尾段除了写乡愁,还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5).本文和余光中的《乡愁》虽说文学样式不一样,但表达主题的手法却有相通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从文章主旨来看,两文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 9.“乡愁”是众多文字作品共同的主题。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语文老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C项,哺bǔ。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引用的部分独立成句,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改为句号。 3.答案:D 解析:D项中的“炙手可热”是用来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指商品畅销。 4.答案:B 解析:B项是拟人,其他三项是比喻。 5.答案:C 解析:根据诗歌主题可知 6.答案:B 解析:本诗的主旨是表现诗人对祖国的大爱,即满盼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作者把小爱融入到了大爱之中,即把对亲人的爱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之中。 7.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2).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些意象都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的情感载体。 (3).举杯消愁愁更愁 家书抵万金 (4).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从而突出思乡之情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渴。同时,它们与各自的中心语,搭配十分恰当。 解析:(1).本题运用【文章主旨分析法】。本诗中,关键词“乡愁”多次出现,可见此诗是抒写思乡之愁苦。 (2).“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是家乡和祖国特有的景物,在诗中多次出现,蕴含着作者的乡愁滋味。 (4).这几个词语以物之小衬托思乡情之深,更显思乡感情的浓烈。 8.答案:(1).【答案示例】①母亲在世时,她趴在水桶边喝新挑回的山泉;②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站在巨石上吸吮新涌出的泉水;③上初中后,“我”和同学们清晨上学,蹲在泉池边捧泉水泼脸;④工作后赶路的早晨,“我”在泉水湾边洗脸。 (2).【答案示例】①“吸吮”指用嘴吸取,这一动作既形象地写出我们喝泉水时贪婪满足的状态,又表达出乡愁里带有童年幸福的味道。②此句运用对比(或排比),将家乡泉水与其他有名的泉水对比(或:使用三个“没有”,形成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更能突出家乡泉水的养育之恩、厚重之情,进而深刻地表达乡愁情结。 (3).【答案示例】明线:家乡的泉水。暗线:对家乡的感情(或:自己的成长和对乡愁的认识过程)好处:通过明暗两线,写出了家乡泉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也清晰地展示了乡愁在自己成长中的日渐浓郁,紧扣主题,点明主旨,使文章严谨有序,自然而感人。 (4).【答案示例】不能,因为“乡愁”的范围较宽,“乡愁的味道"范围更集中,更符合文章的内容。文章主要通过写家乡泉水所寄托的各种味道,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思念,形象具体地表达出乡愁的日益浓烈。文章结尾段除写浓浓的乡愁外,还表达了作者追忆往事的无奈(或:对父母双逝的伤痛)、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等情感。 (5).【答案示例】①两篇文章都通过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乡愁,《乡愁》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承载乡愁,本文把乡愁具化为家乡泉水所寄托的各种味道。(若答其他合理亦可)②两文都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乡愁》更多了一份期盼海峡两岸统一的爱国情怀。 解析:(1).解答本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锁定答案所在段落进行概括。如第②段写母亲在世时,一见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趴在水桶边“咕咚咕咚”地喝个够;第③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在泉边玩耍,吸吮新涌出的泉水;第④段写“我”和同学们上了初中,蹲在泉池边上,用手捧住哔哗的泉水泼在脸上;第⑤段写“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泉水湾边洗脸。 (2).①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其语境义,结合文章主旨和上下文来表述其作用。②将家乡泉水和其他名泉对比,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三个“没有”形成排比句式。从这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3).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穿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文章的明线是家乡的泉水,暗线是对家乡的感情(或:自己的成长和对乡愁的认识过程)。这样写的好处,可从文章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主旨和感情来回答。 (4).前两问,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等入手,分析不同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效果的差异。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