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美术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临聘)6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第4次)

举报
资源描述
青海美术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临聘)6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按照行政组织层级节制体系自下而上逐级反映情况,包括对上级工作指示、决策的意见和建议等,是行政沟通中的_____。 A: 轮式沟通 B: 平行沟通 C: 下行沟通 D: 上行沟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沟通,也就是上级向其下级传递信息,因而又称传递。平行沟通是指横向的沟通,也就是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沟通。上行沟通指自下而上的沟通,也就是下级向上级反映意见和情况,又称为反馈。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_____ A: 资源丰富 B: 分布不均 C: 人多地少 D: 类型齐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考点:中国的土地资源 试题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中国的土地资源 3.艺术博物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艺术家的机构”演变为今天“公众的艺术机构”。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总监、策展人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和捐赠人、收藏家、同行打交道,而是如何把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缺乏艺术体验的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潜在的观众群不进博物馆是因为他们不懂艺术史,缺乏相关的艺术体验,一直认为博物馆不欢迎他们,里面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消除“不舒服感”需要淡化艺术博物馆的精英色彩。艺术并不只关乎大人物,更关乎普通人。从社会学角度讲,后者更重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_____ A: 艺术教育的普及将大众引向博物馆 B: 去精英化是当下艺术发展的方向 C: 艺术博物馆应该主动贴近普通大众 D: 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前面提到艺术博物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吸引普通人,而最后两句指出普通人对于艺术来说更重要,所以艺术博物馆需要淡化精英色彩,更多的贴近普通人,C表述最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4.犯罪的构成要件中的核心要件是_____。 A: 犯罪主体 B: 犯罪客体 C: 犯罪的主观方面 D: 犯罪的客观方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主体,其中核心要件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它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帝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确定这次大战爆发的事件是_____。 A: 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 B: 德国进攻波兰 C: 德国进攻法国 D: 日本进攻我国北京郊区卢沟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解析】:目前较普遍的说法是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世界历史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_____。 ①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③执法必严④违法必究⑤执法为民⑥服务大局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依法治国的要求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此,可知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_____。 A: 经济不发达 B: 监督体制不完善 C: 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 D: 政府干预过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在政府行为中所产生的寻租问题是由于政府干预产生的一类经济现象,它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租利益活动,主要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此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_____。 A: 英国历史上的普通法 B: 除根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C: 罗马帝国的万民法 D: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到18世纪至19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国法被传人这些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减轻农民负担,就是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如果不注意保护农民利益,随意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进行各类集资摊派,必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_____ A: 要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就要增加农民负担 B: 发展经济与减轻农民负担两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 不减轻农民负担,将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D: 今后,国家将不再从农民手中收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先介绍背景,然后提出减轻农民负担要怎样做。“如果”引导的条件句则具体说明了发展经济时要如何处理好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可知B项表述符合这段话主旨。 A句本身表述有误,“增加农民负担”是一种错误的作法。C项“农村社会的稳定”在这段话中并没有涉及;D项表述也不合文意,减轻农民负担,不乱收费并非意味着“国家不再从农民手中收钱”。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10.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 A: 运用政府干预手段 B: 运用民事法律手段 C: 运用行政法律手段 D: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最终保障和后盾,而刑事法律中的刑罚则是最为严厉的救济方式。民法、行政法上的手段或行政命令都不如刑法更严肃、更具有严厉性。考生应注意刑法的最终性和最严厉性。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_____ A: 内存 B: 硬盘 C: 中央处理器 D: 显示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中央处理器(CPU)也就是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公文处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应体现_____。 A: 权威性 B: 政治性 C: 规范性 D: 机要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在公文运转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对公文处理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既有程序性的规定,又涉及《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方面的法规,这就要求公文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遵循既定的规程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_____ A: 盗窃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并罚 B: 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两罪并罚 C: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并罚 D: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预备两罪并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定抢劫罪,其还没有来得及着手实行杀害行为就被抓获,其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预备。应以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预备两罪并罚。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76、0.491、0.315、0.408。依上述数据判断,这四个国家收入的分配情况是_____。 A: 甲比乙平等 B: 乙比丁平等 C: 丁比甲平等 D: 甲最平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由此可见,基尼系数越少收入分配越平等。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_____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 C: 生产要素 D: 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释:B[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发生调整和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此而论_____。 A: 思想的交换是认识的源泉之一 B: 交往不能推动物质文明,却能推动精神文明 C: 交往是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D: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A之所以为排除项,C之所以为应选项,是因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实践。思想的交换(即思维交往)可以使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是“流”(途径)而不是“源”(源泉),因为任何间接经验都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B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情神文明的发展。D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才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下列古代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是_____ A: 《聊斋志异》 B: 《杜工部集》 C: 《稼轩长短句》 D: 《临川先生文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的时候基本完成,此后不断的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 是指奇异的故事。故此题目选择A。 【考点】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化典籍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