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广播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考4名电视播音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第3卷)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广播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考4名电视播音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_____。 A: 引力增加,斥力减小 B: 引力增加,斥力增加 C: 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 引力减小,斥力增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增加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只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当距离超过平衡位置时,斥力就会小于引力合力即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所以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下列论述错误的是_____。 A: 产业“空心化”弱化物质生产的地位 B: 人口“老龄化”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C: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等活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增大,且全球化会导致危机传播的速度和影响的深度空前增大,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危害。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A、B、C三辆卡车一起运输1次,正好能运完一集装箱的某种货物。现三辆卡车一起执行该种货物共40集装箱的运输任务,A运7次、B运5次、C运4次,正好运完5集装箱的量。此时C车休息,而A、B车各运了21次,又完成了12集装箱的量。问如果此后换为A、C两车同时运输,至少还需要各运多少次才能运完剩余的该种货物?__________ A: 30 B: 32 C: 34 D: 36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D, 解析根据题意列方程 A+B+C=1••••••①, 7A+5B+4C=5••••••②, 21A+21B=12••••••③, 由①和②可得,2A=C, 所以将③化为7A+7C+7B+14B=12 所以得到B=5/14, 再代入①得到,A+C=9/14 所以23÷(9/14)÷asymp;36。故正确答案为D。 速解本体是典型的工程问题,需要靠方程组求解,在求解方程组的过程中,消元的方式比较多,不必局限于一种解法。 考点工程问题 4.发文字号由_____组成。 A: 紧急程度和保密期限 B: 眉首、主体和版记 C: 主题词和成文日期 D: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果是联合行文,只要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是_____ A: 调解 B: 仲裁 C: 协商 D: 诉讼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故调解和协商不是必经程序。A、C排除。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B正确,应选。诉讼不可能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D错误。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法》 6.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奴隶制法是_____。 A: 《罗马法》 B: 《希腊法》 C: 《埃及法》 D: 《唐律疏议》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唐律疏议》是封建制法,首先排除D。在希腊法、埃及法和罗马法之中,最具代表性,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是罗马法。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是_____。 ①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十七大报告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措施。首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实施积极的就业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甲持刀威胁乙,要求乙交出财物,乙见势拔腿就跑,期间财物掉落被很快追上来的甲捡到,甲停止追赶,看着乙逃离,甲的行为应认定为_____。 A: 不构成犯罪 B: 抢劫罪 C: 抢夺罪 D: 盗窃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案中,甲持刀威胁乙属于使用暴力,财物虽然是乙不慎掉落,但是是因为甲的暴力威胁使得乙不得已放弃财物,故甲构成抢劫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_____。 A: 教育 B: 社会福利 C: 邮电通信 D: 航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示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的规定可以知道,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航天产业能够直接产出物质产品,如火箭、卫星等,属于第二产业范畴,不属于第三产业。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_____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福禄贝尔 D: 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本题所属考点-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11.我国政府目前采用的首长负责制实际上是运用了下列原则中的_____。 A: 全体一致原则 B: 多数原则 C: 等级决定原则 D: 孔多塞标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答案】C。解析:等级决定原则最常见的办法是群体成员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大家充分交换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由群体中的一个成员(通常是领导)负责最后拍板;还可采取一种极端化的“独裁制”方法,由某个成员代表群体拍板负责,这符合前一种等级决定方法。因此本题选C项。 1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_____。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基因技术通过生物工程创造出新的物种。以下选项中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新物种产生于人的意识 B: 人们可以创造物质 C: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D: 有时候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关于A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意识,所以新物种的产生也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关于B项,人们不可以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关于D项,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下列关于2011年的庆典事件,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 B: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C: 辛亥革命110周年 D: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故C项错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_____。 A: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 B: 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融洽 C: 生产发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富裕 D: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下列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人”的表述,最适当的是_____。 A: 在同一诉讼中,对原告、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总称 B: 在共同诉讼中共居于相同诉讼地位的当事人,即原告或被告一方为两个以上 C: 在诉讼中,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诉讼参加人 D: 在同一诉讼中。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的所有诉讼参加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在民事诉讼中,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原告对应一个被告,但有时原告或被告一方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这种情况称为共同诉讼。在共同诉讼中,共同起诉或共同应诉的人就叫做共同诉讼人。本题的A项显然是错误的。C项实际上说的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同一诉讼中.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的所有诉讼参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及其诉讼代理人,D项混淆了概念之间的关系。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_____ A: 彻底废除旧制度 B: 民主和科学 C: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民主和共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这三场运动,都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8.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