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的促进(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举报
资源描述
一、 迁移的促进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P293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生的个人因素(如智力、年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态度等)和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材料的特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并且,迁移贯穿了人一生中各种形式的学习,所以教师应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整合学科内容 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若有必要,教师可作示范。即横向迁移。 2、加强知识联系 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通过提问或简单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的复杂的内容。即纵向迁移。 3、 强调概括总结 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进行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情境化,总之要将所学与所用的情境联系起来。 4、重视学习策略 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5、 培养迁移意识 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当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应当给予鼓励。 6、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气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在每次学习前,也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 总之,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和利用教育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 二、 需要层次理论 P21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他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方向。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 求知与理解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三种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总之,缺失需要是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更好地生活。只有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三、 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是怎样的学习 P165-170 (一) 有意义的学习 1、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1)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字面联系。 2)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具有联系。 3、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影响: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任意的和实质性标准,即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材料本身可与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者自身因素: A.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 接受学习 1、 奥苏贝尔提倡讲授式教学,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 2、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一边将来能够再现或使用。 3、 接受学习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讲授教学得法,对自己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清晰明白,也是有意义的学习。 四、 发现学习及其作用 P164 1、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2、发现学习有四点作用: 1)提高智能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能超越于这信息。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通过发现例子之间的关系而学习一个概念或原则,更能激发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满足。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如果某人具有有效发现过程的实践,他就能最好地学到如何去发现新的信息。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五、 动机的培养 P233-240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好学乐学,是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下列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激发的学习动机: 1、教学吸引。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联系中的积极性; 2、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3、反馈和评定。及时的反馈,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评定则是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利用学习结果反馈应注意: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反馈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频繁给予小奖励比偶尔给予大奖励对学习更有促进作用; 4)表扬作为反馈和评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强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4、奖励和惩罚 1)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2)一般来说,奖励与表扬更比批评与职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3)奖励时间和方式要恰当:要奖励个体的良好成绩和表现而非参与活动;奖励要针对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奖励的内容属于社会性的而非物质性的;奖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5、合作与竞争。学习大多数是在课堂中进行,所以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6、归因指导。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为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 1)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学生,常把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败不仅不能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水平,反而会激发学习动机。 六、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P262 (一) 客观因素 理解是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会影响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1、 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应该逻辑地清晰地表达某种观念意义,具有激活学习者相关知识经验的可能性; 2)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具体材料中包含了更多具体的形象的与生活经验更为贴近的信息,容易在学生的经验背景中引起共鸣,形成丰富的联系; 2、 学习材料的形式 同样的内容,可以直观地表现,也可以抽象地表现。直观的方式包括实物、模型、言语等;形象直观的形式更有助于理解。 3、 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1)教师在教学不同阶段的言语提示对学生学习有直接影响。在开始阶段,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具体讲述某一知识前,可以课堂提问唤起相关经验的回忆;在陈述和解释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各概念之间和新旧知识见的内在联系。 2)教师言语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描述和解释某一具体知识,还应用言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建构。 (二) 主观因素 1、 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会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知识背景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含义,它包括来源不同的、以不同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知识经验,是一个动态的、整合的认知结构。 2、 学生的能力水平 1)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能否理解一个事实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和其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抽象的原理。 2)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尤其是抽象知识是用语言来表述的,有时学生语言能力的缺失往往会制约其对某些知识的理解。 3、 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加工活动而实现的,学习者需要有主动理解的意识和建构理解的有效方法。 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理解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活动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意识和控制,学习者必须主动去生成知识经验间的联系; 2) 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A. 对学生--加题目;列小标题;提问题;说明目的;总结或摘要;画关系图或列表; B. 对教师--举例;类比与比喻;证明;复述;解释;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