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山东版高考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魏晋至隋唐(试题练)教学讲练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此时期是国家分裂、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遭破坏到制度创新。魏晋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战乱,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继承发展了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开创并完善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唐朝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经济 封建经济由遭破坏到繁荣发展。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的北方经济有所恢复,南方经济进一步开发并发展。隋唐时期农业发展,出现曲辕犁和筒车;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凿大运河,便利南北交流 思想文化 封建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兼容并蓄。魏晋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出现危机;士人群体推动书法、绘画、文学等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归儒”;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达到新高峰;雕版印刷、火药出现并被应用,中医药发展;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考情探究】 5年考情 备考策略 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 全 国 课 标 Ⅰ 卷 2019,26,4分 唐代社会风尚 近年直接考查本单元的题目不多,但试题情境内容有较多涉及。从内容看,主要涉及隋唐制度创新、藩镇割据、官修史书、史学素养、社会风尚、三教合一等,强调维护国家统一、文化传承;从考查方式看,注重对图表解读能力、史料实证能力、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等的考查;从考查模块看,选修部分多于必修部分 针对本单元试题难度较大的实际:(1)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隋唐制度创新、中外交流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2)注意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注意制度完善、经济发展、文化多元交汇等特点。(3)注重史学素养的培养 2018,25,4分 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 2017,26,4分 泾州之战史料辨析 必备知识篇 固本夯基 【考点集训】 考点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答案 D  2.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的创立者对其祖先的追述如下: 政权 民族 史书记述 出处 汉(刘渊) 匈奴 汉氏之甥 《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勃) 匈奴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 鲜卑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廆载记》 北魏(拓跋氏) 鲜卑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上述记述可以说明(  ) A.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答案 B  3.有学者指出,汉帝国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作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大唐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这表明汉唐时期(  ) A.普遍轻视在朝廷做官的官员 B.朝廷官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 C.朝廷与地方间官员职位互换 D.注重优化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答案 D  4.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 记述 出处 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 《唐会要》卷五八 “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唐律疏议》卷九 “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 《唐六典》卷一 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 C.尚书省隶属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 答案 A  考点二 魏晋隋唐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5.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材料 出处 “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 《元次山集·问进士》 “是时(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今山东境内)斗才三钱” 《新唐书·食货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少陵集》 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 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 答案 B  6.下表是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表中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 时期(年份) 工程数量分布 前期(618—712年) 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 中期(713—820 年) 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 后期(821—907 年) 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 D  7.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证明,唐朝开元九年(721年)农民授田数额如下(部分) 农户 应授田(亩) 实授田(亩) 赵玄义 52 11 董思茂 131 28 杨法子 101 39 余善意 161 28 杜克生 201 40 据此可知,当时(  ) A.国家控制土地增多 B.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C.均田制遭严重破坏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C  8.(2018山西太原三模,26)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  ) 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 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C.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 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答案 C  考点三 “三教并行”及魏晋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9.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 A.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答案 A  10.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 A.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答案 B  1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答案 C  12.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答案 B  应用创新篇 知行合一 【应用集训】 1.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力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大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周书》 〔唐〕 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文献通考》 〔宋〕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资治通鉴》 〔宋〕 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A.八柱国将军成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 B.《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 C.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 D.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 答案 A  2.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  ) 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 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 答案 A  3.贞观时,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 D.谏官制度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答案 C  4.19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 A.《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 C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2019江苏单科,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 D 2.(2018江苏单科,3,3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 D  3.(2018课标Ⅱ,26,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 C  4.(2018课标Ⅰ,25,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