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版历史高考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解练)教学讲练

举报
资源描述
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选考历史选考历史 湖南省专用湖南省专用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考点一考点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一、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年)基础梳理基础梳理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标志1966年夏天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两次大会的召开背景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出发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4)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5)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一切活动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二、新中国的外交突破二、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1)美国采取抵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2.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1)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2)中国方面:国际地位提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3)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过程(1)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影响(1)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2)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3)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3.中日邦交正常化背景(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国内友好党派、团体的不懈努力(3)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主要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影响 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左”倾错误延伸到经济领域;引发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影响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共产风”“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大锅饭”影响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4.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1965年)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八字方针提出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背景1967年“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劫难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中国失去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两次好转1971年,周恩来主持工作,经过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1975年经济迅速回升5.国民经济的劫难(19671976年)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考点三科技成果、考点三科技成果、“双百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方针与教育的发展1.新中国的科技成果科技战略的发展(1)1949年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6年制定实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2)“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交往方式发生变化(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意义(1)“双百”方针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文化艺术的关系(2)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3)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长期方针(4)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曲折(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2)政治批判扩大到学术领域,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知识分子被错划成“右派”(3)“双百”方针被扭曲,“样板戏”独占舞台(“文化大革命”时期:“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3.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1)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2)从1961年开始,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基本结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3)“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高考废止,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专门人才缺乏,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一、一、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综合提升综合提升原因客观原因(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有一个认识过程(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主观原因(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2)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3)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4)没有正确认识“左”的错误,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阶段时间特点表现原因第一阶段194920世纪60年代末敌对状态(1)发动朝鲜战争(2)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1)两大阵营对峙(2)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敌对做法(3)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走向缓和(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3)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2)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3)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发展有摩擦但合作发展是主流(1)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加强与美国的联系与合作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中美有共同利益;台湾问题的困扰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类别时间原因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1950195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1)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类别时间原因核心内容影响农业合作化19531956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1)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2)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公社化19581978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1)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3)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2至今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3)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主题一主题一“跨越大洋的握手跨越大洋的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最后1/3的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史料探究史料探究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史料应用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尼克松认为世界历史出现何种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对中国的外交有何影响?(2)史料二中,中美建交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相比,内容上有所发展,其依据是什么?(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改善。史料二史料二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基础梳理史料探究栏目索引的基本前提;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答案(1)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依然存在,但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影响: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迎来建交热潮。(2)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