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药物行业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mRNA药物行业分析 一、 组织市场的特点 1、购买者比较少 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 2、购买数量大 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 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 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买主常常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技术规格、质量、交货期、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供应商应经常与买方沟通,详细了解其需求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 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 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哈尔滨、武汉、大庆、鞍山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 5、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派生需求往往是多层次的,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消费者需求是这个链条的起点,是原生需求,是组织市场需求的动力和源泉。 6、需求弹性小 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越大,需求弹性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降,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分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了其他替代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组织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特别无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临时改变产品的原材料和生产方式。 7、需求波动大 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如果消费品需求增加某一百分比,为了生产出满足这一追加需求的产品,工厂的设备和原材料会以更大的百分比增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加速原理。当消费需求不变时,企业用原有设备就可生产出所需的产量,仅需支出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量也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时,许多企业要增加机器设备,这笔费用远大于单纯的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也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消费品需求仅上升10%,下一阶段工业需求就会上升200%;消费品需求下跌10%,就可能导致工业需求全面暴跌。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 8、专业人员采购 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供应商应从技术的角度说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特殊的服务。 9、影响购买的人多 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多。大多数企业有专门的采购组织,重要的购买决策往往由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做出,其他人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些组织和人员形成事实上的“采购中心”。供应商应当派出训练有素的、有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代表与买方的采购人员和采购决策参与人员打交道。 10、销售访问多 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调查表明,工业销售平均需要4~4.5次访问,从报价到产品发送通常以年为单位。 11、直接采购 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 12、互惠购买 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这样选择供应商:“你买我的产品,我就买你的产品”,即买卖双方经常互换角色,互为买方和卖方。互惠购买有时表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 13、租赁 组织市场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产品。对于机器设备、车辆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 二、 市场导向战略规划 全面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致力于创造近期的顾客满意,而且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致力于创造长期、整体顾客满意,实施有效的市场导向战略规划与管理。 “战略规划的核心—在组织的目标和能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之间建立和维持战略适配的过程。”“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始于对整体目标和使命的确定,使命随即被转化为详细的目标以指导整个公司的发展。” 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正确选择和调整企业投资经营方向,并将企业的投资业务作为一个组合来管理。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及其变化的要求,综合考虑顾客、社会和企业利益,决定进入哪些领域生产经营,哪些业务项目(经营单位)需要建立、保持、发展、收缩或撤销,并据以配置企业资源。 (2)根据市场增长率、企业定位及其组合,测算每项具体业务单位的未来利润潜力。企业必须根据发展动态,而不是依据目前的销售额或利润来决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3)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规划。企业要对每一项业务制定一个“战略方案”,以实现其长期目标。同时,企业还必须根据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它的目标、机会、能力和资源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战略规划,并使各项业务战略方案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战略规划通常由四个组织层次构成。包括企业层次、部门层次、业务层次和产品层次。企业总部负责设计企业战略规划,指导整个企业进入有利的前景,决定给每个业务单位分配多少资源以及要开展或取消哪些业务。部门层次的规划,要对企业给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各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则要保证该业务创造价值和利润。最后,每个业务单位内的每个产品层次(产品线、品牌等),为了达到该产品特定市场的预定目标,也要制定营销规划。 以上这些规划要由企业的不同层次机构分别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以及采取改正措施。 三、 小核酸药物发展历程 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界对于机制的不断发现,小核酸药物开启早期的研发探索。1978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发现用一段互补的核苷酸链可以抑制RSV病毒的复制活动,首次提出反义核酸的概念(antisenseoligonucleotide,ASO)。1990年,Science和Nature分别报道了在体外筛选出可以与目标蛋白分子亲和力较强的RNA链,即RNA适配体(RNAaptamer)。1998年,FDA批准了全球首款ASO药物Vitravene上市。同年,AndrewFire和CraigMello在线虫中首次揭示了RNA干扰的作用机理(RNAinterference,RNAi),两人因此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 随着RNAi机制获得诺奖,吸引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制药企业和资本聚焦于新领域,小核酸药物迎来了第一次快速发展。2006年,默沙东以11亿美元收购了Sirna。2007年,罗氏与Alnylam签订了一项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协议,获得该公司RNAi技术。随后,多家大型制药药企纷纷布局,小核酸药物迎来了第一次商业化发展的高潮。在2010年左右,由于RNAi的不稳定性、潜在的免疫原性及递送系统的缺乏,研发迟迟未有突破,导致大型制药企业纷纷撤资,行业发展遭遇瓶颈。2014年后,随着小核酸偶联递送系统GalNac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小核酸药物发展的快速复苏。 随着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技术的成熟,小核酸药物迈入新的稳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对核苷酸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提高核酸分子的稳定性并降低其免疫原性,递送系统技术的发展可以避免核酸药物被体内的核酸酶降解,提升药物进入细胞的效率。随着化学修饰技术的突破和GalNac递送系统的出现,初步解决了小核酸药物的不稳定性和缺乏有效递送系统的问题,行业再次迎来研发热潮。2016年后,多款重磅小核酸药物陆续上市,在遗传罕见病和慢性病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验证了小核酸药物的治疗潜力。各大药企纷纷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引进管线等方式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在助力相关公司发展。 四、 小核酸药物市场 近年来由于小核酸药物特异性强、设计简便、研发周期短、靶点丰富、转化基础丰厚等优点,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小核酸药物已有多款药物实现商业化发展,未来小核酸药物市场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技术的更新与迭代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小核酸药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即药物递送技术难题与脱靶效应控制,在未来,小核酸药物研发将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有更大把握,应对毒副作用,减少副反应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进一步提升药物疗效。递送技术的创新突破有助于促进核酸药物给药途径的发展。持续研究和开发的核酸药物递送平台,包括偶联递送系统、siRNA/化学药物偶联物的不同组合、肽配体肿瘤靶向、纳米颗粒载体系统的高度优化组合以及通过呼吸道给药进行疾病治疗等,将推动递送技术和多种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雾化吸入、瘤内注射等的共同发展。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涵盖范围广,包括肿瘤、罕见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杜氏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病毒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不足、血脂异常等)、炎症类疾病(哮喘、关节炎、结肠炎)、代谢类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因此,小核酸药物潜在适应人群基数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成熟,小核酸药物市场在未来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中国小核酸制药产业发展模式应势更新,可能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链式发展的产业联盟模式,将高校研发机构与医药企业联合起来,在联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和合作,实现产业的技术共享和合作创新,发挥国内各个企业的技术研发优势,提高国内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利用率。未来随着小核酸药物临床效果的逐渐证实,风险偏好较低的大型制药企业将有望通过授权引进、共同开发或共享商业化权益等多种合作模式与前期耕耘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以期快速进入小核酸领域,大型药企的加入将共同推动市场加速发展。 目前小核酸技术研发者的专利技术分布在某一个或几个不同的技术环节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在各技术环节广泛布局,国内小核酸研发企业在递送技术和储备策略上存在差距。在未来,中国小核酸产业向掌握较为先进的小核酸药物开发技术,搭建从小核酸药物设计、合成、筛选、递送、评估、生产、质控等完备的研发体系方向逐步发展,致力于技术的高效率、无风险实施,同时规避产业发展中潜在的专利风险。 五、 mRNA疗法发展历程 自1961年发现mRNA以来,mRNA的疾病治疗潜力不断被挖掘。早期科学家们主要研究mRNA的实验室合成技术,探索mRNA天然结构域。1987年,RobertMalone进行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他将mRNA与脂肪滴混合,并发现这种mRNA可以被青蛙胚胎细胞吸收,这一发现奠定了RNA可以被视为药物递送到人体中以表达各种蛋白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递送系统不断被优化和更新,人们越来越关注mRNA进入人体后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核苷修饰可以降低mRNA的免疫原性,能够被人体接纳以治疗疾病。 随着mRNA治疗疾病的能力被挖掘,不同的mRNA疗法方兴未艾,包括替代疗法、mRNA疫苗、免疫疗法、基因编辑疗法等,不同疗法已开展临床前期的人体试验,特异性针对不同疾病的mRNA疫苗和成熟的递送系统也被开发,未来可能被大规模发展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mRNA疗法突破传统疗法的多种限制,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治疗的新型治疗手段。 六、 小核酸药物治疗原理 小核酸药物,即寡核苷酸药物,是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组成的短链核酸,目前小核酸药物主要包括RNAi药物和ASO药物,作用于pre-m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