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引凤回巢”招才引智行动暨第一批引进在外工作洪洞籍人才回乡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第7次)

举报
资源描述
山西省洪洞县“引凤回巢”招才引智行动暨第一批引进在外工作洪洞籍人才回乡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坚持_____。 A: 改革开放 B: 民主法治 C: 以人为本 D: 科学发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基本原则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作为工作方针;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工作动力;坚持民主法治,作为工作保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工作条件;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作为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故本题选B。 2.有学者认为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以下选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_____。 A: 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能够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 B: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 C: 德国和日本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为美国掩盖了崛起的事实 D: 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一、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二、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也使当时的霸权国家如英、法派遣远征军到北美的成本极高。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相反,德国和日本却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这不仅导致德、日崛起的失败,而且掩盖了美国崛起的巨大后果。四、不可回避的是导致美国成功崛起的制度因素。简言之,美国的崛起是美国内外各种有利要素结合的产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下列_____不属于新核算体系的五套基本核算表。 A: 国内生产总值表 B: 资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 D: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 4.—种商品,连续两次降价10%后售价405元,问原价是多少元?_____ A: 480 B: 500 C: 550 D: 60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设商品原价为x,则有:x(1-10%)2=405,解得x=500,B正确。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发出公告_____ A: 公布第一批1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B: 公布第一批2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C: 公布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D: 公布第一批4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 C 解析: 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下列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_____。 A: 法官李某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 B: 公务员陈某挪用公款给江某使用并索取、收受其贿赂构成犯罪 C: 张某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通过非法途径卖往境外构成犯罪 D: 马某购买假币后又转手出售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司法工作人员枉法裁判又构成受贿罪的,从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这是刑法理论中的牵连犯问题。排除A项。《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故对C项中的张某不实行数罪并罚。D项中的马某购买假币的目的是出售,对其只按照出售假币罪处罚。排除D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C项正确。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文化现象是在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下发生的有_____ ①史学革命②诗界革命③清末小说繁荣④京剧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京剧形成于1840年左右。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_____。 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命题是列宁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著名论断,是说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现象都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如果考生知道这一引言的出处,则很容易地将A项自然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掉,而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即使穿过玻璃或水这样的普通透明材料,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_____ A: 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 B: 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 C: 制造廉价、高效的光源,来避免被吸收 
。 D: 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选项C中的“制造廉价、高效的光源”文中没有提及。 A、B、D三个选项都可以从文中找到原句。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10.从报告内容涉及的范围看,《政府工作报告》属于_____。 A: 综合报告 B: 专题报告 C: 调查报告 D: 情况报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综合报告:全面汇报本机关工作情况,可以和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要有分析,有综合,有新意,有重点。如:政府工作报告。专题报告: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所写的报告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呈报、呈转要分清写明。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下列文学名家的合称,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元白”指元稹、白居易 B: “小李杜”指李贺、杜牧 C: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D: “高岑”指高适、岑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解析]“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如果说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一个几乎不可企及的巅峰,那么“小李杜”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2.《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句话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B: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C: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慢慢积累开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为只要体内抵抗力强,外邪就难以人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原因,外因是条件,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_____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 没有利他心 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本题所属考点-《经济》 1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 A: 重军事轻经济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企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地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富强的目的,这是它失败的根源。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5.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来制定的文书是_____。 A: 章程 B: 办法 C: 实施细则 D: 规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实施细则是实施法律、法规的细小规则,它多半是主管部门针对实施法律、法规时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制定的规则。其目的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保证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实施细则与法律、法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为:法律、法规必须概括;实施细则必须具体,便于操作。联系为:实施细则的内容必须和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相对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16.通报的适用范围_____。 A: 只用于表彰先进 B: 只用于批评错误 C: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D: 只用于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第(九)项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中国历代多次派使者出使境外,下列外交家中代表政府出使次数最多的是_____。 A: 张骞 B: 甘英 C: 王玄策 D: 郑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甘英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王玄策在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郑和作为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七次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出使次数最多的外交家。故本题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o_____. A: describe how micromachines are made B: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machines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