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固镇县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考聘用100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5)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蚌埠固镇县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考聘用100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被视为_____。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 限制民事权力能力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民法》第十一条规定,l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l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关于中国地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四大阶梯状分布 B: 长江流域面积小于黄河流域面积。但是水资源总量大于黄河流域 C: 中国几大淡水湖按大小排名前三名是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 D: 中国第三大岛是位于长江人海口的崇明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A项应为三大阶梯,B项长江流域面积大于黄河流域面积,C项青海湖是咸水湖.三大淡水湖应该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马上制止,让两位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解决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批评训斥学生 D: 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有些偶发事件,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D项使一场“龙虎争斗”平息了下来,既避免了事态的激化,又没有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纠纷,更体现了这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职业理念 4.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源于_____。 A: 气场围度 B: 气温升降 C: 气旋变化 D: 气压差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各地的气压如果发生了高低的差异,也就是说两地之间存在气压梯度的话,气压梯度就会把两地间的空气从气压高的一边推向气压低的一边,于是空气流动起来,产生了风。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 国家鼓励、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所以D正确。 本题所属考点-《法理学与宪法》 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 A: 否定 B: 拋弃 C: 扬弃 D: 肯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先私后公,先己后人”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奉行的都是_____。 A: 小团体主义 B: 合理利己主义 C: 个人主义 D: 利己主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 值标准。小团体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上升,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 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 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 名利、地位和享受。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 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据此可知,“先私后公,先己后 人”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奉行的都是合理利己主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采取生产配额,因为配额造成的结果是_____。 A: 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B: 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C: 限制了他人的消费 D: 提高了产品价格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从广义上说,配额是对有限资源的一种管理和分配,是对供需不等或者各方不同利益的平衡。因此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以下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 五音:宫、商、角、徵、羽 B: 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C: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D: 五经:《诗》、《书》、《礼》、《易》、《论语》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解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是四书的范畴。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_____。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答案解释:A。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注重科学执政,坚持民主行政。而依法执政、坚持按规律执政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根据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公报、公告、通告属于_____。 A: 指挥性公文 B: 知照性公文 C: 报请性公文 D: 记录性公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知照性公文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之间向一定范围通知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公布要求时所使用的公文,其主要作用是知照意图和情况,如通知、通告、公告、公报等。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以下对Excel表中单元格的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 A: 排序 B: 求和 C: 求平均值 D: 求最大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分类汇总建立在已经排序的基础上,将相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本题所属考点-小学综合素质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行政道德的_____属性。 A: 自愿性 B: 广泛性 C: 示范性 D: 强制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说,从政者应当身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则,虽有法令,也不能很好地推行。体现了行政道德的示范性。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三国演义》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 鼎立而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_____。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其率军南下,希望统一全国。在赤壁,曹 操与孙刘联军发生大战,最终以曹操的失败告终。此役之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巨鹿之战是秦末项羽率领 的楚军同章邯率领的秦军在巨鹿所发生的战争,最终秦军失利。此战之后秦王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官渡之战 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后,袁绍失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之间发生的战争,最终东晋胜利,前秦失败后政权分裂。故本题答案 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以下属于汉族传统节日的是_____ A: 开斋节 B: 元宵节 C: 火把节 D: 那达慕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考点:中国的民族 试题分析:开斋节主要是回族的节日,元宵节是汉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节日,故选B. 16.下列不属于行政监察范围的是_____ A: 受理对国家公务员违反行政纪律的控告 B: 调查处理国家公务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C: 国家公务员与他人的民事纠纷 D: 受理国家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行政监察法》第18条规定:“监察机关为行使监察职能,履行下列职责:(一)检査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二)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届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三)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四)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行政法》 17.《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同的是_____。 A: 物证 B: 书证 C: 电子数据 D: 现场笔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 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 据种类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 意见;(八)勘验笔录。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撰写规范性公文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应该包括_____。 A: 议论 B: 描写 C: 叙述 D: 说明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在公文写作中,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并以说明为主,而一般不宜使用描写和抒情。这是由公文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是公文文体的主要特点。故本题答案选B。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可以收取部分必要费用 B: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C: 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