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语文说课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鲁滨孙漂流记》语文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鲁滨孙漂流记》表达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开展了坚韧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靠着艰苦的劳动,胜利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转变,他的生活也有了转变。经过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究竟脱险,返回家乡。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次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敏顽强、聪慧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断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索。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闷而默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特别吃力;每天要为自己查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索: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境况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猛地生活下去的能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同学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方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立场;二是激发同学读整本书的爱好。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立场,激发同学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二、说目标 1、培育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技能。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阅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爱好。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受,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坚韧生存的积极生活立场。   4、通过争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沟通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认真观测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爱好: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当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马上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沟通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坚韧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⑴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⑵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⑶ 安全──防备。    ⑷ 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制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猛坚毅,乐观积极,靠聪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阅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表达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呈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似乎不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实,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非常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绝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⑴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比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⑶ 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实时调整心态,努力转变不幸的命运;一个擅长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受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默寞,活得充盈;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劝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喜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忱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⑷ 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境况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比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假如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窘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击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伙伴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预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爱好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预备。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