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平均数》教学反思

举报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平均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这就向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挑战:必需擅长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  本课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再现“神六”成功发射的辉煌局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同学对数学、对老师发生亲近感。而最末的总结可谓“经典”,将同学从课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迹,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体地位,发现了自然和谐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充足尊敬同学,给他们以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对全体同学,使同学人人得到进展。 本课中,在创设问题情景、涌现例题的表格之后,我让同学依据表格中的数据自身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同学的主动考虑、主动发觉,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四周的事物的过程。同时,同学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习了简约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由同学自身提出今日讨论的内容:“两次平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同学感到:今日学习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心里充溢了骄傲和骄傲。   尊敬个体差别,设计了满意不同需求的练习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同学的差别。老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立场,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进展,最大限度地满意每一个同学的进展需求,对有非常数学才能和喜好的同学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进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意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育同学估算技能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思维深度延伸,激活了同学内在的进展潜能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同学常常将两个平均数相加除以2,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一般状况下,同学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争论:   1.什么样的状况下,可以〔142+140〕2?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4.再让同学比眼光,猜想五班级四个班哪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最高?   这样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对同学思维进行深度引领,将一条简约的选择题进行多次争论,让同学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