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9月)语文试卷 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 1语文答案 第 1页(共 5页)2023 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 1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谈及“并无一定之规,而是与时俱进”,但并没有说这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中“礼”的重要体现。故选 A。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四段,儒家也影响人的审美理念。故选 C。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逻辑错误”,原文是“只要就”,选项为“只有才”;C 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最后,是“从族群体系来看”,不是“从道德体系来看”;D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五段“形制规范与多样包容”应与“礼乐”对应,题干中变成了“多样包容与形制规范”。另外,“这也就是”意味着“形制规范与多样包容”和“礼乐”应是类比而不是“其实就是”。故选 B。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图表信息的能力。A 项中第二个图表信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与上学期相比,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每周用时是由 4 小时增加到了 5.4 小时,图中信息正好相反;C 项中第三个图表信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学生,参与率下降了10.9%,人均支出 5600 元比上学期减少了 728 元,图中信息与材料内容不符;D 项中第一个图表信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与上学期相比,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为38.9%,与上学期相比下降了 10.9 个百分点,图中信息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 B。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 项混淆逻辑关系。材料一第一段所述“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并非其必然结果;B 项强加因果;C 项原文是必要条件。材料三中明确“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能动性”,并非指此措施已实施并达到效果。故选 D。6.政府层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双减”督导,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校层面:学校应提高认识,主动作为,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做好落实“双减”的“加”“减”法。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管理机制;切实减掉那些低质量、低效率、惩罚性、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作业的设计、布置等。教研部门层面:教研部门既要准确把握“双减”的要义,更要深入一线调查,在落实“双减”的决策部署上,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出有独到见解、有推广价值、有实操性的实施建议。重点研究“减什么”,多角度探索“怎样减”,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上提质增效。社会层面:需要家长实现教育理性回归,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做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在法律框架下厘清家校边界,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双减”督导,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可知,需要从学校入手。根据第四段可找出“教研部门”的职责所在。在社会层面,根据材料三可聚焦到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发力点。7.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选项中“说明他是相信命运的”错误,“人各有命”只是姚老爷委婉地拒绝父亲,避开镇上人言语的一种托词,并非相信命运。故选D。8.(1)姚老爷思想开放,通达开明。语言描写:用“人各有命,命里没有不强求”敷衍众人,不理会镇上人的闲言碎语,不再娶生子,且将两个女儿送私塾,让她们进城读女中。1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 1语文答案 第 2页(共 5页)(2)医术高超,本领非凡。李福祥病重,几位郎中看后病情越发严重,姚老爷只用三个药丸就解决了问题,表现出他的高超医术。(3)聪慧过人,勇敢无畏,赤忱爱国。以嫁妆名义为八路军送药品,最后用炸药将日军炸飞,体现了他的聪慧过人。面对日军,“刀刃下压,鲜血溢出,姚老爷一动不动”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赤忱爱国。(4)孝顺老人,仁厚善良。语言描写:自己不愿再娶生子,但在父亲提出要求后,依然“听您的”,口上答应,没有辩驳。(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以及赏析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结合小说情节依次梳理,然后归纳总结,注意分点作答。如委婉拒绝父亲的提议,不愿再娶生子时体现的孝顺和仁厚;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将两个女儿送私塾,让她们进城读女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开放与通达;巧用嫁妆为八路军送药品借口筹钱,全身而退,还炸了前来搜捕的敌人,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与勇敢聪慧;面对日军,刀压在脖子上也一动不动,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等等。9.(1)出乎意料:姚老爷在日伪军的严密监视下全身而退,还用炸药狠狠地回击了敌人,以大团圆的形式结尾,出乎意料且更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2 分)(2)情理之中:小说结尾虽未明确说明何记药店老板就是姚老爷,但其“宽额,小眼”的特征与小说第二段描述的姚老爷外貌特征完全相符,虽然药店名不一样,且多了一副金丝眼镜,但从姚老爷智慧果敢的性格特点看,应该是同一个人。(2 分)在济世堂爆炸之后不久,在一百多里外的宛平城就新开了一家药店,从时间和职业上看完全符合情理。(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置、构思布局的能力。从情节设置看,小说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全身而退,以大团圆的形式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预期,可谓出乎意料;同时,通过前文中姚老爷高超的医术、送女儿上学的开明、巧用嫁妆送药等不凡之处,让我们预期这一切的发生在不可能中存在可能,而且小说结尾用和姚老爷相同的外貌特征和职业给予了读者认可“何记”就是姚老爷的“济世堂”更多的“证据”支持,因此这一切的发生又在情理之中。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是因果关系,中间需断开,排除 B、D 项;“不喜,喜”凭借句式判断,应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11.C【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言实词、古代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能力。文本中“顾”的意思是“回头,回头看”,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故选 C。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执掌正义”错误,由原文“布曰: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可知,吕布救刘备是担心自己处于袁术的包围之中。故选 B。13.(1)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您,而您却杀害他,这样(或翻译为“因此”)会留下谋害贤人的恶名。(“以”,介词“因为”;“穷”,意思是“处于困境”;“而”,表转折,却;“害贤”,译为“谋害贤人”。四个关键点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5 分)(2)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办事,不早早告诉我,今天大祸临头才告诉我,不也是太过分了吗?(“相语”译为“告诉我”,“相”是动作偏指一方,孔雀东南飞中有此用法;“方”,才;“不亦乎”,不也是吗;“剧”,甚,过分。四个关键点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5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参考译文】涿州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别驾东海糜竺说:“除了刘备,没有人能使徐州安定。”陶谦去世,糜竺率领徐州的官民迎接刘备。刘备不敢担任,说:“袁术2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 1语文答案 第 3页(共 5页)近在寿春,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北海相孔融对刘备说:“袁术难道是忧国忘家的人吗?他只不过是坟墓中一具朽骨罢了,不值得一提!现在的事情是百姓想选择贤能的人来治理徐州。上天赐予你徐州,如果不接受,将来后悔也来不及。”刘备就接任了徐州牧。秋季九月,袁术派遣将领纪灵等人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说:“如果袁术打败了刘备,就可以向北联合泰山郡的将领们,我就在袁术的包围之中了,不能不救刘备。”于是就率领一千多步兵、骑兵急速去救援刘备。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的兄弟,被你们围困住,所以我来救援他。我不喜欢打斗,喜欢化解争斗。”就命令军候在营门立起铁戟,吕布拉开弓,回头对他们说:“你们看我射铁戟的小支,如果射中了就各自收兵回去,射不中就可以留下来决斗。”吕布随即一箭射中戟支。纪灵等人都很吃惊,说:“将军真是神威啊!”刘备召集到一万多士兵,吕布厌恶这件事,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失败逃走,投奔曹操。曹操很优待他,任命他为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刘备有英雄大志,现在如果不及早除掉他,今后一定会成为祸患。”曹操拿这件事询问郭嘉,郭嘉说:“有这码事。但您举义兵,是为百姓铲除暴虐,诚心诚意招纳天下英雄豪杰,还恐怕招纳不来。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您,而您却杀害他,这样(因此)会留下谋害贤人的恶名。这样,有才智的人就会有疑虑,变心另外选择主人,您还能跟谁一起平定天下呢。因为铲除一个人的祸患,而失去天下人对您的仰慕,这是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不能不仔细考虑。”曹操笑着说:“你说得对。”于是给刘备增兵,送给他粮食。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投降曹操,刘琮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刘琮不敢把投降的事告诉刘备。刘备过了很久才发觉,派亲信去问刘琮,刘琮派属官宋忠到刘备处传达旨意。当时曹操已经到了宛城,刘备十分惊恐,对宋忠说:“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办事,不早早告诉我,今天大祸临头才告诉我,不也是太过分了吗?”有人劝说刘备攻打刘琮,这样荆州可得。刘备说:“刘荆州临死前把儿子托付给我,这样背信弃义、只图私利的事我不能做,如果那样,我死后有什么脸面去见刘荆州呢?”刘备率领他的军队离开,路过襄阳,停下马呼唤刘琮,刘琮害怕不敢去见刘备。刘琮身边部属和荆州百姓多归附刘备。有人对刘备说:“应该火速前进保卫江陵。现在虽然人数众多,但身披铠甲能作战的人少,如果曹操军队来到,怎么抵抗?”刘备说:“成大事一定以人为根本,现在百姓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习凿齿评论说:刘备虽处于颠沛流离、艰难危险之中,却更讲信义;形势十分危急,但说话不背离道德。他感念刘表的旧恩,感动三军将士;不忍心抛弃追随自己的民众,使他们心甘情愿与之患难与共。最终成就大业,不也是应该的吗。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有误,颔联记叙了诗人夜晚读书时的状况,没有借助环境烘托。故选 B。15.(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除了直抒胸臆,还有借景抒情,借梦抒情。(1 分)作者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表达了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1 分)由夜晚风雨的声音,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借助梦境表达了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1 分)(2)本诗尾联是直抒胸臆。盖棺论定,万事已矣!“唯负国恩私”,直接点明诗人一生只辜负国家的恩宠,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愧疚之情。(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16.(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每空 1 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17.示例:一鸣惊人故步自封大势所趋(每空 1 分,共 3 分。意思对语意通顺即可,不是成语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一鸣惊人”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3一轮复习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