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PDF版)

举报
资源描述
-1-“学情空间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三入学检测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三入学检测 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有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 中的 H 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C.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 N 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和核酸 D.相对于 K+来说,Na+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2.LIP 蛋白是存在于七鳃鳗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近期科研人员发现 LIP 会识别人体肿瘤细胞上特有的糖链,锁定细胞后从外面打孔,导致肿瘤细胞因膜破裂而死亡。已知膀胱癌患者尿液样本中该特有糖链的含量是正常人的 23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IP 可能是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LIP 可利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且合成需经内质网加工 C.LIP 导致肿瘤细胞因膜破裂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利用 LIP 对疑似病人的尿液进行检测可帮助医生对膀胱癌进行确诊 3.某动物(2n=42)群体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是重接纯合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B.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 19 个正常四分体,但也可能产生正常配子 C.重接纯合子 MII 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19 条染色体 D.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有一半的个体染色体正常 4.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气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引起尿量减少与机体流向肾脏的血液减少有关系 1-2-B.肺气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 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5.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阈电位的绝对值高的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 B.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 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两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6.胰岛 B 细胞外 Ca2+浓度为细胞内的 15000 倍,Ca2+/CaN/NFAT 信号通路是调控胰岛 B 细胞功能的重要通路。科研人员为探究中药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以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消渴方和 Ca2+/CaN/NFAT 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模型大鼠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分组及处理 空腹血糖水平(mmol/L)空腹胰岛素浓度(mU/L)胰腺组织 Ca2+含量(mmol/g)胰腺组织 CaN 含量(U/mg)胰腺组织 NFATcl 蛋白表达量(IOD 值)正常组 4.20 13.98 1.18 73.84 1.15 模型组 16.19 9.61 0.78 40.31 0.17 抑制剂组 15.75 9.63 0.77 37.29 0.13 消渴方组 8.66 12.78 1.05 55.45 0.80 消渴方+抑制剂组 12.99 10.51 0.82 45.29 0.59 注:Ca2+、CaN、NFATcl 蛋白为 Ca2+/CaN/NFAT 信号通路中关键物质。A.为本实验的对照组,为实验组 B.Ca2+进入胰岛 B 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高脂高糖饲喂和药物处理可能抑制了 Ca2+/CaN/NFAT 信号通路 2-3-D.消渴方通过改善 Ca2+/CaN/NFAT 信号通路功能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7.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ADH 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质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C.ADH 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 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 ADH 量减少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下表是 3 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检测靶标 检测原理 假阳性率 低 低 较高 A.靶标均为新冠病毒 B.均为抗原抗体反应 C.三种检测均采用鼻咽拭子采样 D.抗体检测阳性但体内不一定携带病毒 9.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病原体感染机体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中储存大量记忆 T 细胞,在机体受到再次感染时可以发起快速强力的记忆应答反应,这表明白色脂肪组织除了储存能量,还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部分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实验鼠的抗原 1 与抗原 2 应该是同一种类似的抗原 B 图示实验可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 T 细胞 C.鼠体内细胞毒性 T 细胞可由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3-4-D.实验鼠 B 在接受白色脂肪组织移植之前不能接种抗原 1 10.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是行为信息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1.生态学家对弗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注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序号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15.04 12.23 2.81 871 27 501.58 369.69 0.88 0.54 0.34 140.10 79.13 60.97 211.85 192.59 19.26【注:表中能量单位(102kgm-2a-1)】A.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10.7%B.该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可能为 C.若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将会增加 D.营养级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其粪便中 12.水葫芦又叫凤眼蓝,源自巴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由于其根部的气泡可以吸引并收集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被许多地方用来净化水质,甚至做成各种美食,然而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在很短时间覆盖大片水面。水葫芦群会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厚厚的漂浮垫子,减少阳光的穿透以及水面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得其他水生动植物获取不到食物和氧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葫芦在水面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水葫芦疯长的原因与其适应能力强,无天敌有关 C.水葫芦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水葫芦入侵后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水体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 4-5-1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 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减畜工程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修复退化的草场可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 C.载畜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场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14.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 1 次捕获并标记 42 只鼠,第 2 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与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检测到第 1 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3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88 只/公顷 B.91 只/公顷 C.92 只/公顷 D.95 只/公顷 15.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材料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某工厂利用果糖生产废水和沼气池废料生产蛋白质的发酵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主要来源于沼气池废料 B.该生产工艺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 C.该生产过程中所需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一定有气体生成 D.沼气池废料和果糖生产废水在加入反应器之前需要灭菌处理 5-6-16.S 型肺炎双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步骤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步骤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D.步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17.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纳米材料。为了探究纳米氧化亚铜对贴壁生长细胞活性的影响,研究者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氧化亚铜,8 小时后观察到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变大,细胞膜内侧出现纳米氧化亚铜富集现象,培养瓶中大量贴壁细胞脱落,出现细胞悬浮。根据该实验现象,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纳米氧化亚铜改变了细胞的贴壁生长习性 B.纳米氧化亚铜对该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C.纳米氧化亚铜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D.纳米氧化亚铜不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 18.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经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 B.进行细胞去壁操作时,应选择置于高渗溶液中 C.可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甲和细胞乙的融合和细胞壁再生 D.杂种细胞丙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烟草细胞乙 19.某实验利用 PCR 技术获取目的基因,实验结果显示除目的基因条带(引物与模板完全配对)外,还有2 条非特异条带(引物和模板不完全配对)。为了减少反应非特异条带的产生,以下措施中有效的是()6-7-A.增加模板 DNA 的量 B.延长热变性的时间 C.延长延伸的时间 D.提高复性的温度 20.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 HMA3 基因,同时避免内源 HMA3 基因的干扰,并成功获得大量的重组基因,在进行 PCR 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A.+B.+C.+D.+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21.溶酶体的形成途径有多种,M6P(甘露糖6-磷酸)途径是溶酶体分选的主要途径之一。M6P 分选途径是通过对一类称为溶酶体贮积症的遗传病的研究发现的,此类遗传病是由于溶酶体中缺少一种或几种酶所致。下图是溶酶体形成的 M6P 分选途径的主要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酶被回收的过程体现了选择透过性 B.M6P 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酶在内质网内积累 C.细胞质膜上的 M6P 受体可减少溶酶体酶不正确地分泌到细胞外 D.若溶酶体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 22.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