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数学小题狂练——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单选题 1.已知向量,,则“存在实数,使得”是“,共线”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A,B,C三点共线,则的最小值是(    ) A.8 B.6 C.4 D.2 3.已知G是△ABC重心,若,,则的值为(      ) A.4 B.1 C. D.2 4.在中,点D满足,点E为线段的中点,则向量(    ) A. B. C. D. 5.已知为的重心,记,,则(    ) A. B. C. D. 6.已知点E是的中线上的一点(不包括端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A.4 B.6 C.8 D.9 7.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轴的垂线,与双曲线及其一条渐近线在第一象限分别交于两点,且为坐标原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2. B. C. D. 8.如图,在矩形ABCD中,O,F分别为CD,AB的中点,在下列选项中,使得点P位于内部(不含边界)的是(    ) A. B. C. D. 9.四边形为菱形,,,是菱形所在平面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0.设,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A,B,C三点共线,则的最小值是(    ) A.8 B.6 C.4 D.2 11.若向量(O,A,B,C互不重合),则(    ) A.2 B. C. D.3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且,则(    ) A. B. C. D. 13.在矩形中,是的中点,是上靠近的三等分点,则向量=(    ) A. B. C. D. 14.如图,向量(    ) A. B. C. D. 15.由两个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构成的菱形ABCD中(BD为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公共边),若点Q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16.下列关于平面向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共线,则点A,B,C,D必在同一直线上 B.若且,则 C.若G为的外心,则 D.若O为的垂心,则 17.已知是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点满足为实常数,现有下述两个命题:(1)当时,满足条件的点存在且是唯一的;(2)当时,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命题(1)和(2)均为真命题 B.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 C.命题(1)和(2)均为假命题 D.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18.已知向量和,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9.已知非零向量不共线,若,,,且,,三点共线,则___________. 20.已知中,边上的高为2,H为上一动点,满足,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21.已知向量,,若,则实数___________. 22.在等边△ABC中,,,则______. 23.在正三角形ABC中,D是边BC上的点.若,则 ___________. 24.在等边中,为边上的点且满足,且交于点,且交于点,若,则的值是___________. 25.已知点D为△ABC的边BC的中点,,,,,的夹角为,则______. 26.已知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设向量满足,则__________.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则,使得,结合充分、必要条件判定. 【详解】由存在实数,使得,可得共线; 但当时,共线,此时不一定存在实数,使得. 故选:A. 2.A 【分析】先利用A,B,C三点共线,得到的关系式,再利用“1”的代换去求的最小值 【详解】,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 由A,B,C三点共线,则,则 则有,则有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选:A 3.D 【分析】延长交于,则可得为的中点,再将用表示,然后求两向量的数量积,化简可求得答案 【详解】延长交于, 因为G是△ABC重心,所以为的中点, 所以, 因为, 所以, 故选:D 4.D 【分析】利用几何图形中各线段所代表的的向量,结合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关系,即可确定之间的线性关系. 【详解】 由E为线段的中点,则,又D满足, ∴, ∴. 故选:D. 5.A 【分析】因为为的重心,所以,表示出,则,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因为为的重心,所以,所以,而. 故选:A. 6.C 【分析】先根据向量共线可知,表达出和的关系式后利用基本不等式的代“1”法解基本不等式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点E是的中线上的一点(不包括端点),则由共线向量定理可知: 设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C 7.D 【分析】由题设条件求出点A,B的坐标,再由给定的向量等式建立关于a,b,c的关系式而得解. 【详解】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由得到,由得到, 而,,即点A是线段FB的中点, 所以,所以. 故选:D 8.D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依次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在A选项中,的终点即为点F; 在B选项中,的终点在线段OF的右侧; 在C选项中,的终点在线段OA的左侧; 在D选项中,, 其终点位于内部. 故选:D 9.B 【分析】根据题意求得,连接和交于点,得到,,结合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四边形为菱形,,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到, 连接和交于点,则点为的中点, 连接,,,则,, 所以. 故选:B. 10.A 【分析】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得到,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A,B,C三点共线,所以向量、共线, 所以存在,使得,即, 即, 因为、不共线,所以,消去,得, 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选:A 11.D 【分析】由向量线性运算得出的关系,再由数乘的定义得结论. 【详解】,即,因为,所以, . 故选:D. 12.C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详解】解:因为,所以, 所以. 故选:C. 13.B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准确化简,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所示,根据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可得 .   故选:B. 14.D 【分析】由图可得,,然后可得答案. 【详解】由图可得, 所以 故选:D 15.B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结合平面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圆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所以.故. 所以点Q在以点D为圆心,9为半径的圆上,又,所以 的最大值为;的最小值为, 故选:B. 16.D 【分析】A向量共线知向量所在直线平行或共线;B由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平行;C由向量相加不可能等于标量;D利用向量减法的几何含义,结合垂心的性质,即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A:若共线,则A,B,C,D在同一直线上或,错误; B:若为零向量,由任意向量都与零向量平行知,此时不一定平行,错误; C:若G为的外心,有,且不可能等于标量0,错误; D:O为的垂心,由,又,所以,同理有,,即有,正确. 故选:D. 17.A 【分析】时,题干条件变形得到,由向量基本定理得到满足条件的点存在且是唯一;当时,条件变形得到,得到三点共线,与已知矛盾,故(2)为真命题. 【详解】当时,, 所以, 所以, 因为不共线,由向量的基本定理得:满足条件的点存在且是唯一,①正确; 当时,,即,所以∥, 因为,有公共点,所以三点共线, 这与题干条件是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相矛盾,故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 (2)为真命题. 故选:A 18.C 【分析】从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角度,结合题意,即可判断和选择. 【详解】显然当时,成立,满足必要性; 当成立,若向量和其中有一个为零向量满足题意, 此时和不一定相等,充分性不满足; 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C. 19. 【分析】根据三点共线,则对应向量共线,则存在非零实数,使得,即可求得参数. 【详解】因为,,三点共线,故可得//, 则存在非零实数,使得, 又,, 故可得,又非零向量不共线, 故可得,解得. 故答案为:. 20.8 【分析】利用共点的三个向量,终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得,再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化角为边,最后借助“1”的妙用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H为上一动点,即B,H,C三点共线, 由共点的三个向量,终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得, 中,边上的高AD=2,如图: 令AB=c,AC=b,则,则,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 所以当时,取最小值8. 故答案为:8. 21.0 【分析】先求出的坐标,再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可求的值. 【详解】, 因为,故,解得, 故答案为:0. 22.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求得,然后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得结论. 【详解】由得, 所以, ∴, 故答案为: 23.6 【分析】由题意可得D是BC的三等分点,从而可得,进而可求出的值, 【详解】因为正三角形ABC中,D是边BC上的点,, 所以D是BC的三等分点,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6 24.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平面共线的性质、平面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 ,代入可得, , 所以, 故答案为:. 25. 【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两边同时平方即可代入求模长.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26. 【分析】方法一:由题意可知,所以,由可得,再计算的值即可; 方法二:由计算即可. 【详解】法一,则,而, 两边平方,可得,, 所以. 故答案为:. 法二: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