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中医学、中药学本科2021级) 第一部分 A型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钩体病 C.结核病 D.沙眼 E.鹅口疮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最本质的差异在于: A.细胞壁结构不同 B.染色性不同 C.毒性不同 D.药物敏感性不同 E.抗原性不同 5.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6.有关“细菌L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 B.分离培养时需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C.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 D.可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 E.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7.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可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8.能粘附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并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 A.荚膜 B.中介体 C.鞭毛 D.普通菌毛 E.性菌毛 9.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 A.荚膜 B.鞭毛 C.芽胞 D.菌毛 E.细胞壁 10.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代谢不活跃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1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12.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红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13.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4.常用抗酸染色法鉴定的细菌是: A.布鲁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嗜酸乳杆菌 E.伤寒沙门菌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复制 B.二分裂法 C.孢子生成 D.形成芽胞 E.有丝分裂 16.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7.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18.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求 19.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20.灭菌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21.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 min C.100℃,10 min D.121.3℃,10 min E.160℃,2h 22.不可与红汞同用的消毒剂是: A.新洁尔灭 B.乙醇 C.过氧化氢 D.碘酒 E.高锰酸钾 23.有关“物品(或空气)━消毒灭菌法”的组合,错误的是: A.抗毒素━滤过除菌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含血清的培养基━间歇灭菌法 D.体温计━95%乙醇 E.手术室空气━紫外线照射 24.细菌间的接合是: 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D.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 E.两种细菌原生质体发生融合 25.有关“R质粒及其编码的耐药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R质粒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含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 C.主要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D.耐药性能够在异种细菌间转移 E.耐药性稳定 26.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 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 B.较易转移 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 D.不稳定 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 27.细菌同时获得多重耐药性的主要途径有: A.基因突变 B.R质粒的接合 C.转导 D.转化 E.原生质体融合 28.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A族溶血性链球菌 2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 A.产生灭活酶 B.靶位改变 C.减少药物吸收 D.增加药物排出 E.旁路代谢 30.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使用广谱抗生素 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31.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 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 32.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 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33.条件致病菌感染: A.均为内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34.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 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D.病原体来源广泛 E.病原体常具有耐药性 35.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 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 D.具有毒性作用 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6.下列人体部位中,一般无正常菌群寄居的是: A.皮肤 B.胃肠道 C.腹腔 D.泌尿生殖道 E.外耳道 37.有关“细菌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外毒素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是脂质A C.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D.内毒素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毒性效应 E.外毒素均不耐热,60~80℃30 min被破坏 38.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D.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E.作用于呕吐中枢 39.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40.破伤风梭菌可引起: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41.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42.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 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 E.多由耐药菌引起 43.为了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主要原则中错误的是: A.选择用药前,除危重患者外,原则上应先做细菌药敏试验 B.尽量使用小剂量 C.疗程尽量缩短 D.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彻底杀死病原菌 E.对肠道外感染,尽量非经口用药 44.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 A.伤寒与白喉 B.破伤风与波状热 C.破伤风与结核病 D.白喉与破伤风 E.百日咳与白喉 45.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