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东营市“双百引才计划”选聘118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5】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东营市“双百引才计划”选聘118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_____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 A: 自收自支性 B: 知识密集性 C: 公益性 D: 服务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卫生等,需要政府组织、管理或者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感体验属于_____ A: 直觉的道德感 B: 想象的道德感 C: 伦理的道德感 D: 感性的道德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想象的道德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3.“(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明武宗年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说明_____。 A: 明初农民衣料比商贾多 B: 商贾戴斗笠、蒲笠现象消失 C: 明朝对商人的限制逐步放松 D: 明朝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归纳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洪武年间政府对商人的限制,商人的地位比农民低,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是抑商。A项表述不准确,B项是抑商产生的效果,C项与材料相反.D项反映该现象出现的本质,故选D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_____。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 服务大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指导原则,是发展中的马克,fc法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价值追求为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包括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内容。故本题选C。 5.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宣言强调,在2015年年底前,各方应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_____限制措施。 A: 进口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2年9月8日至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会议发表了《融合谋发展,创新促繁荣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宣言》强调,在2015年年底前,各方应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举措。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_。 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方式 D: 资本各部分的用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参考解析: 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以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依据,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故本题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党政机关在大众传媒上发布公文属于_____ A: 多级行文 B: 直接行文 C: 越级行文 D: 逐级行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行文方式可分为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多种。机关对外发文,应考虑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直接行文是发文机关直接向需要承办或执行公文中有关公务的受文机关行文的行文方式。党政机关在大众传媒上发布公文属于直接行文。 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8.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是_____。 A: 人员 B: 工作 C: 规则 D: 人和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人和事是构成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人事管理的根本任务是运用特殊的手段和方式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人事活动,促进和保障人和事的最佳联结。故本題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_____。 A: 《山海经》 B: 《天工开物》 C: 《梦溪笔谈》 D: 《永乐大典》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局面,把节能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观点的提出表明:_____ A: 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新观点的提出,源于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现状,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下列歌词中均来自这些著名歌曲,其中创作时期与其他三首不同的是_____。 A: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B: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C: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D: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A项是《黄河大合唱》,B项是《游击队之歌》,C项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三首歌都诞生于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D项是《歌唱祖国》,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在环境保护技术中,_____又称为清洁生产技术、低废无废技术,它是根据环境价值利用现代科技全部的潜力的技术。 A: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B: 水污染治理技术 C: 绿色技术 D: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清洁生产技术也叫无害环境技术、低废无废技术或绿色技术,是根据环境价值利用现代科技全部的潜力的技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酒后壮胆,便身带菜刀向乙家走去,途中不慎摔伤,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中止 B: 犯罪预备 C: 犯意表示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本案中,某甲为了报复某乙准备了工具,但尚未着手属于犯罪预备。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_____。 A: 认识 B: 存在 C: 实践 D: 理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无论是价值的客观性还是主体性,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物向人趋近的可靠根基。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第一组图形中的直线数依次为2、3、4,第二组图形中的直线数依次为4、5、(6),选项中只有A项的直线数为6,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依据新修正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的被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做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B: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C: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做的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D: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2014年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26条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做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做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箱子中有编号1—10的10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一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3次,则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_____ A: 43.2% B: 48.8% C: 51.2% D: 56.8%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概率问题解析若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则至少有一次需要抽到5或10。其反面是一次5或10都没有抽到,这种情况的概率为0.8×0.8×0.8=0.512。故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为1-51.2%=48.8%。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18.追求个体、群体与人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下列表述体现追求类和谐的是_____。 A: 古代把正心、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B: 儒家提出一系列旨在实现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 C: 道家推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和谐文化的价值诉求分为个体、群体和类三种。以个体为和谐主体的文化,是个体文化和谐;以群体为和谐主体的文化是群体和谐文化;以类为和谐主体的和谐,是类和谐文化。历史地看,人们虽然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类”的意识,但是,这种类意识通常是在一种理想的意义上来界定的,它经常是作为一个人们只能在理想中才能存在的问题。所以,A选项为个体和谐文化,B选项为群体和谐文化,C选项以个体“我”为主体,属于个体和谐文化,D选项以人类共性为主体,属于类和谐文化。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_____。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方案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0.下列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 A: 在当今应用高技术的时代,各国应逐步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B: 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上,应用研究要大于基础研究 C: 应用研究没有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 D: 我国将增加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科学家自主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