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734584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4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华夏骄子_1-57(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夏骄子沈括个职位大抱负沈括生活在我国北宋时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科学家。他的一生,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百姓的实际工作;一面进行科学研究,对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生物、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等诸多学科,都有卓越的贡献。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人。父曾叫沈周,长期在外做小官。沈周以前,除了沈括的曾祖父亲经做过大理寺丞外,沈氏家族几乎再没有人出来做官。沈括对人提起自己的家世时,都称是出自寒门。沈括幼年受母亲的教育,又接受儒家正统派孟子思想的熏陶,对“仁政”、“井田”一类学说深感兴趣,推崇至极。青少年时代,沈周到各处上任他都跟随,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下层人民生活。这给沈括的思想意识

2、带来一定影响。沈周去世以后,沈括承袭父荫,做过多年低级官吏。他在沐阳任主簿时,虽是权位低微的县吏,生活也异常艰苦,却没有因此而泄气。沈括有自己的抱负,他孜孜不倦,认真苦干,不避寒暑风雨,努力完成任务。在那里,他大兴有益农业生产的水利事业,还经历过县民反抗官府的斗争。斗争爆发后,官府吓得手忙脚乱,急忙调开县令,叫沈括代替他收拾残局。沈括奉命之后,便小心谨慎地执行安抚政策,撤销了一些束缚人的无理禁约,博得县民好感,一场风波,才缓和下去。兴修水利,整治沐水,是他早期从政的一项重要活动。沐水是沐阳境内的主河,常与沂水并称。沈括到这儿做官时,沐水已是年久失修,附近地区,经常遭受水灾威胁。他虽官职卑小,却

3、以具有远见的政治眼光,着手进行局部的改革,整治沐水。据史料记载,全部治沐工程,包括新筑大堤两道,疏导河身及“百渠九堰”。经数万民夫的修筑,沐水的整治顺利完工,并获得 了良好的效果,新整农田 7000 顷,沐阳面貌也焕然一新。沈括初入仕途,锋 芒小试,便这般崭露头角,可算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继整治沐水之后,沈托又在宁国任职期间,参加了修治圩田的工程。继而又提倡和推广这种良好的水田。显示出他对水利科学理论有深刻造诣。 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 1063 年),沈括举进士及第,便出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又入京编校昭文馆书籍,从此他开始研究天文。他结合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缜密观测,很快就在

4、天文研究中获得了深湛的成就,被宋神宗指派兼任提举司天监,正式做了管理天文的职官。他上任后即实行改革,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平民卫朴主持修订历法工作。他自己则集中精力,制造一套新的观象仪器。经沈括改进制作的新浑仪,无论在尺度、黄赤道、天常环、月道、规环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还制造了新的浮漏、测日影的铜表等,并将其设计原理,写成著名的浑仪、浮漏、景表三篇科学论文。虽然它是用来说明仪器的,但里面综合了沈括的天文学说,成为我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由于沈括思想倾向于革新派,很自然地参与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运动,并参加了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疏浚和测量汴渠。沈括的测量工作,为日后汴洛运河的修成起了重要

5、的作用,这将既畅通漕运,又肥沃两岸的田地。1073 年沈括又由王安石保举,到江浙处理水利工程的善后工作。他在那 里招募饥民来兴修常州、润州的水利,疏浚苏州、秀州的湖泊与泾浜。他还 在苏州筑岸围田,在沿海筑堤围田,对江浙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沈括在这一时期,还站在维护改革的立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积极从事务实工作,做出了许多实绩,但也得罪了保守派和打着革新旗号的政治投机者。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一次军事指挥的失利,沈括也受到不公正的处分,从而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此后,沈括曾到随州(今湖 北随县)的法云禅寺度过 3 个寒暑,后移居秀州(今浙江嘉兴)。晚年在润 州购置田园,取名梦溪

6、园,过着读书写作、颐养天年的隐居生活。梦溪园里面屹立着一座小山,满山覆盖着花草,灿烂得好像锦绣一般。沈括的居室在繁花丛中。室的西端,花竹环绕着的是他日常休憩所在的壳轩。轩下有花堆阁,花堆尽处有茅舍,茅舍后面有苍峡亭,临亭下望,就是那潺潺的梦溪。巨著梦溪笔谈在梦溪园居住的日子里,沈括将平日的见闻谈论,编写成文字,汇集成一本综合性著作。这就是被后人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巨著梦溪笔谈。沈括在笔谈一书中,论述了古代测定天体的浑仪和古代表示天体现 象的浑象两种天文仪器的不同,对传统的周天 365 度的划分,黄道、赤道和 月有 9 道的道理,都有所解释和辩论。这些,都为古代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 献。有

7、关宋治平元年(1064 年)常州地区陨石的记载,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突 出的一次科学记录。沈括将这次流星下坠的过程,作了完整的科学描述。从 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流星飞速从空间进入大气层并与空气剧烈摩擦而燃烧 发光的情况。沈括的新历法是保存在他晚年著的补笔谈里的一篇短论文,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宝贵文献。在这篇短文中,首先讨论了置闰和气朔不正的问题,从而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他反对盲从古人,认为学术在不断发展,不应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其次,他叙述了历法中出现“气朔相争”的现象,并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科学探讨。他认为四时季节的产生,主要是节气的变化使然,和月的盈亏无关,沈括认为,当时的历法专门

8、以朔定月,节气反而降到不重要地位,这是不合理的。他基于此而提出一种崭新的历法。该历法,是一个纯粹的阳历,比公认的现行的公历格里历,还要合乎理想。现在英国气象局统计农业气候和生产所用的萧讷伯历,也就是采取和沈括相同主张的一种历法。沈括当时能够不顾众议,大胆创立、提倡新说,并且相信日后一定可以实行,其坚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在数学方面,沈括也有巨大的成就。梦溪笔谈一书中,载有他创立的“隙积术”和“会圆术”。前者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法。是他对九章算术商功一章里所载“刍童”(长方台)的术积法的改进。他创立的这种新计算法,由于垛堆之间有虚隙,和实质的刍童不同,因此被称为隙积术。后者是沈括对平面几

9、何学研究的贡献。他认为“凡圆田,既能拆之,须使会之复圆”。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形可以分割成若干部分,如能求出其中每个部分的弧长,合起来就可得到圆周长。沈括对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是丰硕的。笔谈中所载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磁学等,在我国物理学史中,闪烁耀眼的光彩。其中,他的磁学研究,已为我们所熟悉。他不仅写下了磁针的记录,而且认识到磁石的两极性。他还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地磁场存在磁偏角的人。在光学方面,他对光的直钱传播和凹面镜成像给以形象化的解释。关于凸面镜成像大小的论述,对我国古代制镜技工创造的镜背花纹文字能够在太阳照射时反射到墙壁上的“透光镜”,提出了新的解释。沈括还研究

10、了声学上的共振现象,通过拨动一架古琴的琴弦,使另一架古琴上的小纸人跟着跳动的实验,证明一个发声体的振动,能引起频率相同的发声体的“应声”(共振)。在地质和地球科学方面,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注意观察山下与山上桃树开花的迟早不一的现象,思考其中的缘故。其后在多年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见解,在正确阐明山谷变迁的原因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他还在气象和物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观察与研究,留下大量有价值的科学记录。 此外,梦溪笔谈中还有 52 条有关生物科学和动植物的记录。该书和沈括的其他著述中还阐述了他的医疗理论。他在文学、史学、音乐等方面也有研究和贡献。沈括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通才。梦溪笔谈的内容,不仅涉及

11、范围很广,而且所记载的科学技术知识,反映了那时的先进水平,所以被科技史家李约瑟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笔谈除了记载了沈括从事的科学活动及其成果外,还记录了许多别的科学家技术家研究的成果,例如卫朴的历算学,毕昇的活字印刷,孙彦先 的虹的成因说,李元规的天气预测等等,都被他严肃认真地、科学地报道出 来,成为珍贵的科技史料。其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记录,已为大家所 熟知,还被选作中学语文课文,就是突出的一例,沈括的记录,从造字、排 版到印刷,首尾完备。不但使我们知道毕升在印刷技术上的这一大革新,是 一种和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的巨大进步,而且又为后人在这方面的仿效与 改进提供了启示。书中关于指南

12、针的记载,也经常被人们所提及,沈括用简短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几种不同的指南仪,有浮在水面上的磁针,搁在指甲上的磁针,搁 在碗边上的磁针,还有用丝线悬挂的磁针。说明 11 世纪我国人民已懂得使用 针形指南器,接近于近代罗盘针的构造。又如在农业技术方面,笔谈总结了不少农民的种植经验。其中有一首当时的种竹口诀:“栽竹无时,下雨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这个宝贵的生产经验,受到后人的重视,世代传授推行。再如,关于冶炼技术,沈括在笔谈里面先后记载了金属的“热作”和“冷作”加工的操作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当时在炼钢技术方面,已经掌握了“团钢”、“灌钢”的技巧,以及柔铁包生铁锻打器物的技术。在炼铜方面,他

13、记载了劳动人民用铁在胆矾(硫酸铜)中取铜的技术。在地理学方面,笔谈中记录了“三江”的考释,楚国郢都地理方位,漳水、洛水得名由来等事项,还记载了鄜延(今延安)境内人民用雉尾采沾石油的方法,成为经济地理和采矿方面的一条珍贵史料。宋史沈括说:“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绵有所论著。”看来,这句话并非夸大。沈括确实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非凡的科学家。徐光启科场失意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他还是一位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者。梁启超在剖析中国学术史发展进程时,曾经深刻指出:“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

14、该大笔特笔者,曰欧洲历算学之输入。”又说:“要而言之,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如果说“第一次”接触的代表人物是玄奘的话,那么,“第二次”接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1562 年 4 月出生于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里。年幼时,家道业已衰落。父亲徐思诚,一贯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常以助人为乐,悠闲地学习阴阳、医术、星相占候及佛、道之说。母亲钱氏,是位贤惠的“儒家女”,勤于早晚不停地纺纱,并经常给徐光启讲述当年倭寇之患的故事,加之评论当时主事官员的得失成败。徐光启的童年是贫困而丰富,平静但不寂寞的。他曾在龙华寺读书,传说有一天馆师外出,他与同学玩耍且各言其志。有的说:“我欲为富翁”,有的说:“我欲为道士”,徐光启则说:“是皆不足为也。论为人,当立身行道,治国治民,崇正辟邪,勿枉为一世。”由此可见,他从小就怀有大志。 8 岁时,有一次,他曾顽皮地爬到塔端,一不留神跌到塔顶的铁盘里,正当 人们感到惊慌时,他却很快地爬起并且为被他惊走的鹳鸟所吸引,又好奇地 去寻找鸟蛋,早已忘却了危险。还有一次,他爬到高塔去捉鸽子也摔到地上, 当人们被吓得大叫的时候,他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手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