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详细知识点复习提纲(含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套)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详细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 符号为 m ,其它单位有: 千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 微米 、 纳米 (按从大单位到小单位的顺序填写),符号依次为 km 、 dm 、 cm 、 mm 、 μm 、 nm 。 2、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km= 1000 m; 1m= 10 dm 1dm= 10 cm; 1cm= 10 mm 1mm= 1000 μm; 1μm= 1000 nm 1m= 0.001 km; 1dm= 0.1 m; 1cm= 0.01 m; 1mm= 0.001 m; 1μm= 0.000001 m; 1nm= 0.000000001 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①测量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分度值 和 量程 ;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紧贴 被测物体,位置要 放正 ,不得歪斜, 零刻度线 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 垂直 于尺面,不能斜视; ④读数时要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时,不仅要写数字,还要带上 单位 。 4、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为 s 。除此之外时间的单位还有 小时 、 分钟 ,符号依次为 h 、 min 。 5、 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1h= 60 min;1min= 60 s。 6、 时间的测量—机械停表的使用 ①按:按动停表的启动/暂停按钮开始计时, ②停:计时结束,按动停表的启动/暂停按钮停止, ③读:停表上的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 相加 即为测量值, ④回零:按下回零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7、误差 ①误差的定义 测量 值和 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在测量时受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误差 不能 消除,但应尽量 减小 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读数时不小心造成的,是能够 避免 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选用 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 测量方法 。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 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①参照物的定义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 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 作参照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例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 3、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②选: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③看:看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当于参照物是否发生变化, ④判:若位置变化,则研究物体是 运动 的;若位置不变化,则研究物体是 静止 的。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运动地就越 快 ——观众方法; 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运动得越 快 ——裁判方法 2、速度 ①速度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v 表示速度, s 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 ②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米每秒 ,符号为 m/s ,交通运输中常用 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 ③速度的单位换算 1m/s= 3.6 km/h。 ④速度的相关计算公式 v= s/t ;s= vt ;t= s/v 在利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通常,当路程s的单位取米m时,时间t的单位取 秒s ,速度v的单位为 m/s ;当路程s的单位取千米km时,时间t的单位取 小时h ,速度的单位为 km/h 。 3、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我们把物体沿着 直线 且速度 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任何路段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 不变 。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可以用v=来计算,但是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 无关 ,所以要注意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者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可以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 路程 与所用的时间是成 正比 的。 四、 测量平均速度 1、 实验目的 用 刻度尺 和 停表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 实验原理: v=s/t 3、 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 4、 实验步骤 ①组装器材: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 小 的坡度,目的是为了 便于测量时间 ; ②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v: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斜面底端通过的路程s,用 停表 测出对应的时间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②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③振动的物体叫 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 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声的介质可以是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真空 不能传声。 ②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 声波 的形式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速 ①定义: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②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种类 、介质的 温度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得最快,其次是 液体 ,在 气体 中传播得最慢。 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 m/s。 4、回声 ①回声的形成原因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 m。 ②回声的利用—回声测距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的距离s= vt/2 。 二、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1) 定义: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高低 。 (2)影响因素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频率 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 低 。 (3)频率 ①定义: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高 。 ②单位:频率单位为 赫兹 ,符号为 Hz 。 ③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 。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波 ;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波 ,它们都属于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波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声波 。 (4) 在波形图上的体现 音调的高低在波形图上体现为波形图的 疏密 程度,波形图越密集,音调越 高 ,波形图越稀疏,音调越 低 。 2、 响度 (1) 定义: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大小 。 (2) 影响因素 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 和距发声体距离的 远近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 减小声音的发散,比如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发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4) 在波形图上的体现 响度的大小在波形图上体现为波形图的 高低 程度,波形图越高,响度越 大 ,波形图越低,响度越 小 。 3、 音色 (1) 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 不同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2) 音色在波形图上的体现 音色在波形图体现为波形图的 形状 ,若两幅波形图的形状相同,则代表两个声音的音色 相同 ;若两幅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代表两个声音的音色 不同 。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比如声呐、倒车雷达、通过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超声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比如超声波去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超声波育种、次声波武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从 物理学 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 环境保护 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 分贝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比如摩托车的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②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比如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公路两旁的隔音墙、隔音玻璃等; ③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阻止声音进入人耳) 比如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 温度 1、 温度的定义 物体的 冷热 程度叫温度 2、 摄氏温标 (1)单位: 摄氏度 ,符号为 ℃ (2)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沸水的温度为 100 ℃。 (3)常见的温度 ①人的正常体温:“ 37 ℃”左右 ②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温度:“26℃”左右 3、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 常用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 玻璃管 ,管下端是一个 玻璃泡 ,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液体,可以是水银或煤油,在玻璃管上标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3)温度计的使用 ①选:首先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②看:再观察温度计的 分度值 ,也就是一小格代表的值,以保证读数的正确; ③测: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全部 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 不要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④读: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相平 ,且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能 离开被测液体。 4、体温计 (1)体温计的量程: 35~42℃ ; (2)体温计的分度值: 0.1℃ ; (3)玻璃泡中所装液体: 水银 ; (4)特殊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 缩口 ,其作用为使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