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精品教案【人教数学七上】

大宝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5.90KB
约6页
文档ID:337325780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2.经历观察、推理、总结、归纳等过程,学会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考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4.通过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做铺垫.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 学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2. 经历观察、推理、总结、归纳等过程,学会两位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 通过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考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4. 通过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做铺垫.熟悉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环节一创设情景【回顾与反思】1.计算(-2)+(-2)+(-2).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思考并积极回答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a.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3×2=6,3×1=3,3×0=0.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1)=-3,3×(-2)=_________,3×(-3)=_________.正数乘负数,积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c.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3=9,2×3=6,1×3=3,0×3=0.随着前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d.要使c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1)×3=_________,(-2)×3=_________,(-3)×3=_________.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得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的规律.e.利用d中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3)×3=_________,(-3)×2=_________,(-3)×1=_________,(-3)×0=_________.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f.按照e中的规律,填空,并总结归纳.(-3)×(-1)=_________,(-3)×(-2)=_________,(-3)×(-3)= _________.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思考】计算并观察结果有何特点?(1) ×2= 1 ;   (2) ×(-2)=1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数a(a≠0)的倒数是什么?通过对乘法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环节三应用新知【典例探究】例1 计算:(1)(-3)×9 = (2)8×(-1)=(3) ×(-2)=答案:-27,-8,1.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两乘数绝对值的积.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气温下降18℃.通过对乘法法则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1.计算(1) 6×(-9)= (2) (-4)×6=(3) (-6)×(-1)= (4) (-6)×0=(5) = (6)= 答案:-54,-24,6,0,,.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解:因为每件降5元,所以60件下降了5×60=300.答:销售额下降了300元.3.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答案:.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环节五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6把绝对值相加(-2)+(-3)=-5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6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2)+3=1任何数与0得0得任何数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表格,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环节六布置作业巩固例题练习教科书第62页习题1、2、3、4、5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6 / 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