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师大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文档合集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北师大版6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文档合集 资 料 汇 编 目 录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 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手指》的教案 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关尹子教射 4、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这样的老师 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文学类作品怎样教《匆匆》一文教学感言 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 7、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紫藤萝瀑布 8、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鸟的天堂》实录 9、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七) 10、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长江之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手指》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在写作中也能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并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熟练运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运用   。   四、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手指的名称,来历,故事传说等资料。   2手影戏片段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认识手指吗伸出你的手,告诉老师这五根手指分别叫什么知道它的来历吗   (手指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少,这样的提问目的就是激发大家的兴   趣)   2同学们,你了解手指吗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倒   底会不会,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3同学们,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认真地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意外的发现。丰子恺   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自学目标,自读报自悟   出示阅读要求(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   1反复阅读,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可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点评;还有哪些内容你读不懂或有疑问   ,做上标记。   学生自学,老师要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交流自学收获(假设学生可能的收获,要善于引导学生抓重点,不可离题千里)   1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谁更重要呢初步认识)   2作者的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这样一来写的好处,展开联想   ;一;;一;读着这些话你想到了什么重点体会)   3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   1作者对于五根手指的态度是怎样的(课文最后一句话,比第一次感受更深)   2放手影戏片段谈体会。(精彩。五根手指协调一致,才这样精彩。再一次加深对作者写作   意图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   1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够使描写更生动,更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请同学们再读大拇指   一段,认真体会。   2你能描写一下春天的景色吗注意,请运用拟人的写法。   [教学反思]   最近在网友的博客中常看到这样的感受和评价,教的好不如学的好。别看只有这么几个字   ,却包涵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的独特见解。仔细琢磨一下,味道还挺足   。   一堂好课应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效果,而不是教师教的多么精彩,因为课堂不   是演讲会,教师不是演讲家,学生不是听众。此一味。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自顾自地完成备课任务,而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兴趣,自觉地学习。备课,情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此二   味。   在课堂中教师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仅是知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课内而是   在课外。是靠课外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的,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此三味。   知识的传授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   学习的愿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此四味。   总之,一堂好课就应该处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学,只有这   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处处是春天。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关尹子教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意思,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弄懂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读通古代短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不管是学知识还是练本领,要掌握规律,懂得做事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解决办法   1.学生依据注释弄懂词句意思,与译文对照,看是否理解正确。   2.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2.讲解补充学生不能理解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活动设计   l.自读短文,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2.对较难理解的词句,互相讨论、交流。   3.对照译文,了解对错。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些天,我们学过了二则古代寓言故事,学到了一些古文知识,有了一点儿学古文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古文《关尹子教射》,看能不能自己把短文读懂。能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吗(关尹子教习射箭)   (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弄懂每句话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句同桌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请教别的同学或老师。   (三)读译文,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理解不正确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比如翻译时词序的调整、增添必要的字词等)   (四)总结、扩展   1.再读课文,自悟后小组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五)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遵循规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设计理念: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30,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