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案多篇合集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苏教国标版6年级语文教案多篇合集 资 料 汇 编 目 录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一 2、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城市的标识 4、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 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景阳冈》教学设计 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案二 7、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教案(第一课时) 8、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 9、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京的春节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一;;一;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一;;一;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一;;一;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一;;一;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一;;一;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一;;一;意味着;一;;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交流。   2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教材说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   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   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救出;一;;一;关心;一;;一;送归;一;;一;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   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2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理解第3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   (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第二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   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   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理解第四段。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五、完成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城市的标识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及作者。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标志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掳掠()翘角()霓虹灯()模样()杉树()水罐()遒劲()   点缀()樟树( )偌 大( )婀娜( )槐树( )熙攘( )耿耿( )   词语:掳  掠:            大同小异:   遒  劲:            标  识:   蔚为壮观:            偌  大:   流  苏:            熙  攘:   千姿百态:            风  韵:   忠心耿耿:            小心翼翼:   干  涸:            馈  赠:   三.教学过程   1.理解文题:什么是标识   (明确: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2.生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小学教学设计网=]   (明确:本文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一;;一;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一;;一;树,做好了准备.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3.划分段落: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5):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6-15):写树才使城市之间的真正的标识。   第三部分16-17):唤起人们对树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