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版河南省安阳市豫北重点高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名校版河南省安阳市豫北重点高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耕读”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 早期儒家传统尊“劳心”贱“劳力”,孔子在回应“樊迟请学稼”时表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论语·子路》)他认为讲求礼义才是君子之选。孟子提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不过,当时也能看到不同情况,《说苑》记载:“曾子衣敝衣以耕。”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曾子,不得已而力耕于泰山之下。颜回也曾亲自参与耕作,《庄子·让王》记载,颜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 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念逐渐从“焉用稼”转变到对“亦耕亦读”的追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耕读观念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与拓展。“耕”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可以扩展为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也不仅仅指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而且指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到了汉代,人们开始把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加以强化。经学家郑玄,“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与学生一起力行耕读相兼的生活。《后汉书·袁闳传》中有“以耕学为业”之语,其中的“耕学”暗喻文人应如耕者般勤于学问。 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东晋陶渊明“逃禄而归耕”,辞官归隐过着耕读生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强调要教育子女“知稼穑之艰难”,认为“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他在《颜氏家训》中指出,只有通过农业劳动来体会人生,才能做好官、当好家。士大夫如果不了解农业,不参加农业劳动,就会“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随着颜之推等倡导的耕读思想的流传,耕读教育对于维系家业的意义家喻户晓,耕读传家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明代诗人徐勃有诗云,“半榻幕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换书耕”,恰到好处地把“耕”与“读”结合起来。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耕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士人以耕为耻,“只缘制科文艺取士,故竞趋浮末,遂至耻非所耻耳”。他很重视“耕”与“读”的结合,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思想家颜元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教育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促使读书人自食其力,同时也成为培养品格、磨砺心性的重要方式。 清末名臣曾国藩始终将耕读教育作为治家的根本,强调“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他指出“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曾国藩强调:“吾家子侄半耕半读……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这表明当时“耕读传家”不仅把农耕劳作纳入教育的范畴,而且把生活起居和日常礼仪等也纳入教育的内容。 (摘编自邵彦敏、李静《“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中国传统耕读教育浅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耕”可以扩展为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可以扩展为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B .三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耕”与“仕”相关,只有通过农业劳动来体会人生,才能做好官、当好家。 C .随着社会的发展,尊“劳心”贱“劳力”的思想逐渐淡化,耕读结合、耕读传家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孙奇逢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对子孙提出“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体现了他对耕读结合的重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述从孔子到清末曾国藩都重视“耕读”文化,论证了“耕读”文化的重要意义。 B .文章以徐勃诗句为例,论证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把“耕”与“读”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C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传统“耕读”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的观点。 D .文章在论证中大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到了汉代,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开始得到强化,“以耕学为业”之语,足以证明汉代对“耕学”的重视。 B .耕读教育对维系家业有重要意义,也能促使读书人自食其力,成为培养品格、磨砺心性的重要方式。 C .张履祥认为士人要以耕为耻,提出“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强调不读书就没有礼义。 D .耕读观念是不断拓展的,清末时,“耕读传家”的教育范畴不仅有农耕劳作,还包括生活起居和日常礼仪等。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季在市中心逛街的人感到热浪滚滚,在郊外游山玩水的人却明显感觉要凉爽一些。为什么在同等天气下,我们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却是不同的呢?究其原因,是“热岛效应”在影响着这一切。一般来说,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城区下垫面的比热容较郊区小,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 为了应对城市热岛效应,有研究员也曾对不同措施进行过成本分析,成本最低的措施当属修筑适度规模的“清凉道路”和绿色屋顶。如果将一个城市的道路和屋顶换成这种绿色的“清凉型”,则可以大大节省修建和维护成本,并且将市区的气温降低0.8℃左右。 (摘编自《同等天气下,市区气温为什么总比郊区温度高?》) 材料二: 树木和其他植被的遮阴,以及蒸发土壤和树叶中的水分可以充当大自然的“空调”。当自然景观被用于建造道路、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沥青、混凝土和石头取代时,就会形成热岛效应。这些人造材料比自然景观更能吸收、储存和重新释放太阳的热量,使地表温度和整体气温攀升。城市生活的喧嚣(交通、工厂和密集的人群等)也会产生废热,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虽然热岛效应通常被认为是夏季现象,但它可以在任何季节(包括冬季)和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感受到。日落之后最为明显,这时人行道和其他城市表面会释放当天早些时候储存的热量。当有晴朗的天空和平静的风时,这种效果也很强,因为这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到达城市表面的太阳能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带走的热量。 通过在白天提高温度并在夜间阻止大气降温,城市高温增加了引发与高温相关的疾病的风险,例如脱水、中暑,甚至死亡。在最近的30年间,高温是很多地区发生与天气相关的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热岛城市的能源需求也更高,因为居民在夏季更依赖空调和风扇来保持凉爽。当然,这意味着会有更高的水电费。随着化石燃料的使用、发电厂的大力建设,以及夏季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它们向大气中释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城市热量还通过与汽车尾气混合形成臭氧,直接导致空气污染。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从强化城市绿化、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入手。绿色植被和水域是城市绿岛的主要发源地和维持地,它们可以改变城市下垫面的热属性,减少热量的聚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通过治理机动车尾气、限制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等方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会形成气温的高值区。因此,在合理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还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摘编自《关于城市热岛效应,你知道多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夏季游玩时,在市中心逛街感到热浪滚滚,在郊外游山玩水感觉凉爽一些,是“热岛效应”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 B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城区下垫面的比热容较郊区要小,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城区大气污染浓度大。 C .修筑适度规模的“清凉道路”和绿色屋顶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成本最低的措施,可以节省修建和维护成本,降低市区温度。 D .城市热岛效应在夏季的日落之后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日落之后人行道和其他城市表面会释放当天早些时候储存的热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之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从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入手,因为与绿色植被相比,水域更能减少热量的聚集。 B .治理机动车尾气、限制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城市人口密度、控制建筑物密度等都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C .如果天气晴朗且风很平静,热岛效应会较强,因为这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到达城市表面的太阳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带走的热量。 D .与郊外的自然景观相比,市区植被较少,人造材料吸收、储存和重新释放太阳的热量更多;城市生活产生废热,也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6 .热岛效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蝶儿飞走 梁晓声 田维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而且,也是很好的。 她曾是我所开的选修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从没迟到过,也从没在教室里吃过东西,或在我讲课时伏于桌上。更没在我讲课时睡着过…… 分明的,她和同宿舍的一名女生很要好。往常是,她们双双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 有次课间,我问她俩:“你们形影不离似的,是不是互相之间很友爱啊?” 她俩对视一眼,都微微一笑。 和田维同宿舍的那一名女生说:“是啊!” 田维,却什么也没说,目光沉静地看着那一位女同学,表情欣慰。 大约就是在那一堂课后,我在自己的教师信箱里发现了田维写给我的一封信。她的字,写得别提多么认真了。笔画工整,接近着仿宋体。两页半笔记本纸的一封信,竟无一处勾改过。她对标点符号之运用,像对写字一样认真。即使在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中,对汉字书写及标点符号如许认真者,是不多的。 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着一种接近是血癌的疾病。自此,我再见到她,心情每一沉郁。然而,我眼中的她,一如以往是一名文文静静的小女生。我觉得她的内心,似乎是波澜不惊的。在那一班女生中,她也确乎是看起来小的。不仅指她的身个儿,还指她给我的特殊印象——在我看来,她仿佛仍怀有一颗洁净的初中女生的心。俗世染人,现而今,有那样一颗洁净心的初中女生,大约也是不多的吧? 某一节课上,我要求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面向大家,发表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也请田维到黑板前,对几名同学的评说给出分数,并陈述她自己的给分原则。那几名同学有些像参赛选手,而田维如同评委主席。 没想到田维给出的分数竟极为服众。她的陈述言简意赅,同样令大家满意。我想,一个事实肯定是,那一堂课上,她的中文能力表现良好,又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 其后她缺了好多堂课,我暗问她的室友,得到的回答是——“田维又住院了。” 一个“又”字,使我沉默无语。 田维又出现在课堂上时,我什么都没有问她,若无其事似的。但讲课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看着她。 学期考试时,田维早早地就到教室里了。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考题是散文或评论,任选一篇,没有任何一名同学预先知道考题。 我不明白田维为什么要坐到最后一排去。我猜测也许是她的一种下意识使然——比如毫无准备的现场写作格外感到压力,比如那一天觉得自己身体状态不好。所以,作为监考老师,我又不由得经常将目光望向她,在内心里对她说:田维,只要你写够了两千字,哪怕愧对“写作”二字,老师也会给你及格的…… 她却始终在埋头写着。止笔沉思之际,也并不抬起头来。 在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田维的卷面状态最佳。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 那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考生自己一处也未勾改过的考卷;一如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