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的院校选择篇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考研党的院校选择方案 一、 深度思考自己为何考研并树立坚定的信念 在准备考研之前,需要认真地问自己一句:我为何要去考研,这是关乎你未来你能否坚持下去的重要基础。如果搞不清楚自己考研的动机,则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动力。概括说来,考研大致有如下几种主要原因: 1.渴望获得高学历,进入更高层级的竞争平台。随着大学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的竞争力确实越来越小,这是很多同学选择考研的第一因素。 2.不论本科是双一流高校还是普通一本、二本院校,进入更好的平台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改变朋友圈和人脉,进而改变自身命运是一种成长动力。 3.暂时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不想大学毕业就工作,不喜欢自己大学时学习的专业,想通过考研换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其实,无论何种原因,渴望变得更好应该是所有考研学子最根本的动因。 坚定的信念是考研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 我们承认人与人的智商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比如很少有人像爱因斯坦和马克思那样聪明,也很少有人是梅西和C罗似的足球天才。但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坚持才是最大的动力。道虽远,久行必至;山虽高,恒攀可达! 考研就像行路与登山,只有树立信心,才可能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成功。 在这方面,强烈建议向永不放弃、永远充满战斗精神的足球运动员C罗学习!人生就是这样,为了你内心深处的梦想,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二、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说实话,虽然前面跟大家说了很多自我激励的信念问题,但光有精神层面的支撑,没有合适的自我定位和合理的考研目标,没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方法和勇气,也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在我看来,考研学校的选择要从城市、学校、专业三个方面全方位综合衡量。如果非要让我给考研选择学校的决定因素排序,我个人认为:城市第一、学校第二、专业第三。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从我国社会现实的因素来看,城市、学校、专业的权重影响整体上呈现递减排列。比如考研我会首先推荐学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其次再选择杭州、天津、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重庆等整体实力较强的二线城市,再次是考虑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如济南、青岛、大连、沈阳、长沙、郑州、厦门等,最后才选择其他的三线城市。 为何要将城市列入第一选择呢?因为当下的中国,城市发展程度就意味着你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整体上,城市发展水平会对你的学习、就业、眼界、未来发展空间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城市集中了国家最好的政策、人才、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核心资源,在一线发达城市读书,你整个人的视野和见识会显著地受其影响。这不是鼓吹大城市的优势,而是在我看来,对一个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青年人来说,选择大城市是对自身发展和社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年轻人更应该到这样的环境里面去“看世界、见世面”。 城市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学校的选择了。我们国家高校分布的现实情况是,985/211/普通一本/普通二本/三本院校依次呈差序格局分布在各个城市。就目前学校的格局来看,一个社会公认的事实性格局是:清华北大独成一档,浙大、复旦、上交、南大、中科大、人大、中国科学院、国科大次之,武大、华科、中山、北师、西交、北航、同济、哈工大、东南等高校又稍微次之(这个排序是综合了第四次学科评估、城市影响、社会知名度、学校历史地位、各种高校学科排名的结果),再往后就是所有的985高校,然后是211高校(现在统称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然后是一些分布于发达城市的学科实力很强的非211高校,最后就是一些普通一本高校。 目前的情况是,北大清华为首的很多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首选是考入像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国外名校,其次是被保送到相应985(双一流)高校;大致的情况是985高校考研的生源主要来自985和211高校,尤其保送的居多,211高校的生源则大多来自一些211或普通一本高校,而普通一本高校的硕士生源则更多地来自普通高校,当然这只是对主要生源情况分布的统计,当然有大量的所谓双非、三非普通高校的学子考入北大、清华等双一流高校。 整体上,考研第二位要考虑的是到更好的学校去学习,哪怕看上去困难大一点,但学校品牌的含金量不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等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我们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企事业单位存在就业和招生歧视,但是这种对学校出身存在一定刻板印象的成见是事实存在的,我们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它,因为本科学历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大多数情况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水平是很高的,所以学校的品牌代表学生的实力也是可以理解的,无须去过多地抱怨这种客观现实。 城市和学校选完之后,就是对专业的选择。个人认为,随着国家对学科发展的重视,依据个人兴趣和教育部对学科评估做出的学科排名进行专业选择越来越重要。考研选专业方面的建议基本涉及如下几点: 1.尽量不要跨一级学科选择考研的专业。当然这里说的是尽量,比如你本科学的是教育学,非要跨一级学科考中国文学或者新闻传播学,个人认为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隔行如隔山,四年的系统学习也不是仅仅通过短暂的备考可以补足,而且整体上以后也不太容易出成果。当然特别优秀的极端个体除外,我们这里谈的只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整体情况。 2.要依据教育部的学科排名、结合历年来对学科专业的社会口碑评价进行报考。比如就新闻传播学而言,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排名靠前的人大、中传、复旦、华科、清华、北大等,当然是非常好的高校和专业,但还是要结合个人的情况来选择,并不是越是靠前的就越适合自己,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 3.有些并不是特别出名的高校拥有非常厉害的学科,这样的学科也非常值得报考。如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徐州医科大学的麻醉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都是国家一流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这样的学科当然非常值得报考。 4.尽量要和自己本科专业对口。比如就新闻传播学考研而言,本科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还是数字出版,你报考时选择专业就要慎重。相对说来,本科是新闻学的同学考研尽量还是选择新闻学或传播学,而不是非要考广播电视学;本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尽量还是报考广播电视学,毕竟四年的系统学习,你在某个细分学科的积累还是有差异的,至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积累还是很不一样的。如广播电视新闻的同学可能更熟悉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以及融媒体实务操作等,如果非要选择理论性很强的传播学学硕报考,就不是太明智的选择。因此要尽量靠近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专业报考,会让备考容易一些。 5.在报考某个具体专业上一定要做足功夫。做足功夫的意思是,你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好这个专业往年都招录多少人,招录的都是什么学校的人,他们的成绩又是如何。比如如果你是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想报考某知名985高校热门专业,你在人家学校的招生简章上看到2018年这个专业招收20人,觉得招收人数很多就很盲目地去报考,或许就会在信息了解不足上吃苦头。 比如你通过深入了解后发现,人家招录的20个人中有14人是保送名额,只剩下6个实考名额,而且剩余招录的6名学生都来自985/211高校。因此,如果不充分了解信息就一头扎进去报考,那样你成功的几率可能就会特别小,从而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事实上,并不是你不努力、不优秀,而是这个平台的竞争或许已经超过你的上限。因此要通过研招信息,所在学院网站、往届学生,具体负责研究生招生的老师,已经成功考取此专业的师兄师姐们等各种渠道,对这个专业的招录情况做详细地了解,才可能少走弯路,更容易成功。 总之,考研报考过程中城市、学校、专业的选择是你个人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也都不一样,一定要充分整合各种因素全面衡量,才可能有比较好的报考,而成功的报考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更大考取的概率,因此还是要慎之又慎,做足功夫。一张图30秒了解考研选专业选学校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航海/船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